帖木儿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半中央集权制度。帖木儿帝国吸收了波斯政治制度的优势,拥有相对完善的官僚制度。苏丹主持下设大臣会议的中央政府。各省地方设长官3人,负责军事、民事、税收和无主产业。军队由40个中亚突厥军事地主和部落组成。建立系统的司法制度,将宗教、刑事、民事、行政诉讼分开,由法官专理。土地制度实行封建采邑制度,将征收的土地分配给家庭成员、军事将领、埃米尔和地方统治者,对人民征税。
帝国重视国内外商业贸易的发展,为印度和波斯东部开辟了新的陆上商业道路。“丝绸之路”中段站驿相望,道路无阻,远地商旅,咸得其济。撒马尔罕和大不里士在首都,东西方国家的商旅汇聚,商铺排,百货杂陈,民物丰富。农业上修建了大型灌溉工程,沟渠完整,农村地区“土地丰满,人民繁殖”、“五谷番殖,食物丰富”(西域番国志)。
帝国非常重视城市建设。曾经被战争摧毁的城市被重建和扩大,以丰富移民,并在边境主要道路上建立了一个新的集镇,将撒马尔罕和赫拉特扩大到最繁荣的政治、经济、宗教和学术文化中心。帖木儿帝国的后王与大明帝国长期相互派遣,商人、学者和旅行者经常进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img]684608[/img]
帖木儿汗国追求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和教法,统治者以伊斯兰教保护者为己任。各地都有教法官,主持司法宗教事务。首都赫拉特设有教法监督员,称“穆赫塔希布”,监督穆斯林执行教规。伊斯兰教职员工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宫廷中聘请名宗教学者担任国师、大臣、参议员,协助苏丹执政。帖木儿将社会分为两个等级,赛义德(即圣人)、谢赫(即长老)、乌莱玛(即学者)等宗教领袖被列为第一级,并赋予土地和其他宗教权益。大量的清真寺和宗教大学建在各地,尤其是赫拉特贾米大清真寺、侯赛因拜卡拉经学院、郭瓦夏古学院、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的伊斯兰大学。在帝国的保护和支持下,以布哈拉为中心的苏菲派纳格什班迪耶教团在中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其理论对帝国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对什叶派采取宽容政策,保护和修复什叶派的清真寺和圣地。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帖木儿帝国吸收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展现了突厥特色的新文化面貌,进一步发展了突厥-伊朗文化。在沙哈鲁和唐鲁伯统治时期,采取倡导、保护和赞助学术文化的政策,东西方学者、诗人、工匠聚集在撒马尔罕和赫拉特,从事科学研究和书籍,在文学、诗歌、绘画、建筑、历史、天文学、语言学等方面取得了成就。
[img]684609' />
著名诗人哈菲兹、贾米、纳瓦伊等出现在文学上,他们的作品在伊斯兰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上闻名。
在绘画中,波斯的精心绘画达到了高超的水平,形成了赫拉特派和撒马尔罕派的独特风格。
在建筑中,波斯和阿拉伯与突厥人的建筑风格相结合,呈现出突厥人的民族特色。贾米清真寺、古埃米尔陵墓、宫殿、宗教大学和天文台高耸完美,装饰华丽,雕刻精美,色彩鲜艳。
在天文学方面,唐鲁伯是16世纪以前著名的天文台,也是16世纪以前最准确的天文台。在历史上,哈菲兹·拉卜鲁的《历史精髓》描述了沙哈鲁和中国明朝通使的详细经历。
[img]684610' />
阿卜杜·拉扎克写的《沙哈鲁史》描述了帝国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波斯语文学的影响下,形成了“突厥文化”
,并用突厥语创作诗歌和文学作品。帖木儿汗国的统治者大多热爱文艺,苏丹沙哈鲁、唐鲁伯、侯赛因·拜卡拉都是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被后世学者誉为“伊斯兰科学与艺术的伟大保护者”。
帖木儿帝国相信什么宗教?帖木儿帝国有什么样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