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1644年),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上吊自杀。随后,李自成以皇帝之礼安葬崇祯皇帝,并派人招降吴三桂。吴三桂本来打算投降,但半路上听说父亲吴襄和妻子陈圆圆的悲惨境遇,怒不可遏,转身回山海关。回到山海关后,吴三桂写信给清朝摄政王多尔根“请兵”,光复大明,但多尔根一路慢慢吞咽,故意强迫吴三桂从请兵变成投降。在两者的进攻下,李自成战败,多尔根占领北京,随后将孝庄太后和顺治皇帝迎到北京。
[img]685966' />
清军占领了北方,但南方仍有广阔的地区,明朝的宗室宣誓要复明,至少要与清朝抗争。然而,由于许多原因,南明的抵抗以失败告终。南明的失败有很多原因,比如政权内的正统斗争,没有正确的决策等等。其中,左良玉的“清朝君主侧”加速了南明的崩溃。
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3月23日,左良玉以奉密诏“清君侧”的名义率军南下。但最终,左良玉因病去世。
当时,有人声称自己是崇祯皇帝的王子。没有人能说是真是假,但它在法庭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个学校以马士英等人为首,认为这个青少年一定是假的,应该立即以欺骗君主的罪论处。左良玉等人认为这个青少年确实是王子,马士英等人在否认王子的存在之前,一定是怕王子回来后权力减弱。
[img]685967' />
说到左良玉,你应该知道这是谁,左良玉(—1645年),字昆山,临清人。“长身成面,勇敢,善左右射。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所以战往有功。官至平贼将军,王子少保,封南宁侯。起初,他在辽东抗清,后来在与农民军的战斗中不断壮大,并变得傲慢跋扈。他也很利己,在战斗中避强就弱,保存实力。但谁也拿不到他,这是手里拿着重兵的人。
明朝吸取了宋代武将手中无权的教训,赋予了武将权力,但武将也会变得傲慢。当时,马士英和阮大岳在朝廷用事,左良玉一直不喜欢马士英。马士英拒绝东林党,左良玉保护东林党。马士英在朝廷的专权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左良玉趁机发难。左良玉以密诏“清君侧”为由,放弃了南京上游的武昌,带领重兵南下,使南京失去了屏障。马士英与左良玉作战,抽调长江北部的军队,导致防线南移。结合上述因素,清军趁机南下,遇到的阻力会很小,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徐旭后来谈到左良玉时说:“亡明天下,左良玉也是。”
《明史》认为:“左良玉以勇敢之材,频频歼灭剧寇,然后拥有强兵,傲慢自大。如果他放慢速度,他将抚养他的侵略者,担心他会放弃他的盔甲,导致他崩溃。当时,以不杀人罪将军屡见不鲜,而良玉却没有正刑章,容忍酿成病人。他以卒甚至称兵犯阙,不顾一切。”明确指出了左良玉因党争“称兵犯阙”的野心。
为什么说左良玉所谓的【清君侧】加速了南明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