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一例外,中国封建王朝的变迁都是在暴力和血腥中完成的。随着暴力和血腥,是人类悲剧和后来统治者对前朝人文的无情破坏,这也极度讽刺了世界上历史文化最精彩的国家。与破坏前朝人文相比,对本朝开国元勋的诽谤和屠杀更为不合理。而且,这把屠刀不仅延伸到一两个人身上,而且很少有与开国皇帝共同生活的“兄弟”能够幸存下来。恐怕这确实是古代封建帝国的独特特征之一。
说到对开国元勋的无情和无义,明太祖朱元璋绝对是冠军“龙”,其次是汉高祖刘邦。这两位创业者从最初的出身到创业过程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他们对待“大是大非”的态度和做事风格非常相似。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煮;鸟尽,好弓藏”。相比之下,像宋太祖赵匡胤一样,能够“杯酒释兵”的绝对是一个好故事。
[img]685104' />
虽然历史上有无数兔死狗烹饪的先例,但我们惊讶地发现,清朝没有这样的“卸驴”不人道的事件。原因是什么?清朝的开国之君是一个相信慈悲的人吗?还是其他原因?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清朝的开国之君绝对不是一个相信慈悲的人,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清朝开国之君太宗皇太极能比父太祖努尔哈赤略显“善良”。当然,在批评他们不人道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赞扬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如果没有“金刚钻”,我们怎么能建立一个王朝呢?毫无疑问,他们绝对是当时划时代的英雄。在这么大的圈子里,我只想解释清朝没有开国元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努尔哈赤的爱和正义,这是主观原因,另一个是重要的客观原因,即“时间”。
[img]685105[/img]
据说清朝创始人太祖努尔哈赤在创业之初就参观了女真部落。当他“兵不强,马不壮”时,他遇到了五个好朋友。这五个人不是普通人。他们忠于努尔哈赤,为后金汗国(清朝前身)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后金汗国传说中的“五大臣”是何和礼(董鄂氏)、额也都(牛虎禄)、费英东(瓜尔佳氏)、安费扬古(觉尔察氏)和胡尔汉(佟佳氏)。努尔哈赤成立后,这五个人在金汗国之初的地位只在努尔哈赤之下。即使在四大贝勒被封之初,五大臣的地位还是在四大贝勒之上,这五个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努尔哈赤本人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对这五个相当于“拜把子”的兄弟的感情真的很不一般,他生前的礼貌自然不在话下。而且在这几位老人相继去世的葬礼上,更不难看出努尔哈赤发自内心的感情。当最后一个哥哥何和礼去世时,努尔哈赤哭了起来。与此同时,他甚至“抱怨”为什么没有留下一个给自己送死?在封建迷信充斥人脑的时代,他说了这样一句略带诅咒的话,可见努尔哈赤对这五个哥哥的真情流露。说实话,封建君臣之间有这种感情真的很少见。说到情感上,努尔哈赤不会伤害杀手。
[img]685106[/img]
当然,对于统治者来说,最不可靠的是友谊。俗话说,“和你在一起就像和老虎在一起”,就是对你的喜怒无常和无情。那么,这种主观情绪的原因是客观的“时间”。这种“时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
这五位大臣出现在努尔哈赤创业之初,也死于努尔哈赤创业的中途。这时,是努尔哈赤征服和团结其他女真部落的时候了。是时候雇人了。这个时候,不应该杀忠臣。
2.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努尔哈赤的子侄逐渐分化和取代了“五大臣”的权力和地位,尤其是在“四大贝勒”成长并能够独立后,他们的地位已经超过了“五大臣”。从决策权的角度来看,四大贝勒已经取代了五大臣。随着金汗国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满洲发展到“八旗”,权力进一步分化,八旗主贝勒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代,“五大臣”极其后代自然被纳入各种旗帜,所以“五大臣”完全成为“汗”和“贝勒”大臣。
与此同时,权力逐渐被侵蚀的“五大臣”也老了,没有战场那么强大,其影响力和吸引力远低于当年的一两个,对努尔哈赤甚至爱新觉罗家族,五个人没有任何威胁,自然也避免了兔死狗烹饪的悲惨结局。
[img]685107' />
应该说,正是这段时间扼杀了“五大臣”的权力和能力,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他们,让他们得到了好的结局,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无论如何,清朝建国之初并没有发生,那种不分青红皂白、杀功臣的令人发指的事件。这也是清朝团队在漫长的战斗岁月中保持相对团结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这种相对团结稳定,使清朝立足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完成“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
【狡兔死,走狗煮[ 为什么清朝没有像明汉那样杀开国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