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汉军征服了朝鲜,设立了汉四县。然而,汉军并没有利用这种情况摧毁剩余的三个韩国国家,并完全将朝鲜半岛纳入了汉帝国的领土。其背后的原因值得饭后谈论。
一、征服卫氏朝鲜伤亡过大,南下无力
罗马帝国之所以不能在其巅峰时期吞并整个莱茵日耳曼地区,最重要的原因是在黑森林之战中,3万罗马军团遭遇伏全灭。汉武帝征服朝鲜也惨胜若败,类似罗马大帝屋大维的悲伤。但原因不应该归咎于汉军战力不足,而应该归咎于汉武帝的骄傲和轻敌。远征朝鲜的汉军由左将军和楼船将军统领,水陆并进。楼船将军不是汉代常设军职,属于“编外”杂号将军。左将军虽然是高级将军,但不属于将军、骑将军、骑将军等“大”将军。他只能算是一个方面的军事官员,通常无权指挥汉军的主力。汉武帝试图以5万偏师仓促出发,规模不大,还分两路进攻。使朝鲜军队集中优势军队,首先击败山东将军,然后成功阻止左将军的主要汉军河北士兵,形成两军对峙的僵局。@ 左将军夺走了楼船将军的兵权,两路汉军合兵后,猛烈进攻。在汉军的威压下,朝鲜内部分裂,国王被杀。汉军终于灭亡了朝鲜。在整场战争中,汉军伤亡惨重。愤怒的汉武帝不仅没有奖励灭朝的汉将,反而问罪。楼船将军下狱,将军左将军直接被斩首。汉武帝还不得不加封朝鲜降将为列侯,以维持朝鲜的统治。由此可见,汉军军力损失颇大,无力如破竹,继续南下灭韩。同时,据《史记》记载,当年国内大旱。朝鲜半岛统一的历史任务无法在军事和财政资源上完成。
[img]684734' />
二、国策影响“犯强汉,虽远必杀”
虽然西汉名将陈汤是给汉元帝的书,而不是汉武帝的书,但却是对西汉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对外用兵政策的绝妙总结。虽然汉武帝对外用兵有一定的经济目的,但总的来说,他的政治报复性更强。他大多炫耀自己的武力,展示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贪图领土的扩张战争。长期以来,卫氏朝鲜与汉朝积怨,招降纳叛,构成了对汉朝东北国境的严重威胁。汉武帝时期,魏朝鲜国王“臣而不服”,甚至表面上不愿表示恭顺,深深刺伤了汉武帝上国的自尊心,导致汉武帝完全决心用武力解决问题。朝鲜南方的三韩并不一定恭顺汉朝,但当时的时尚处于“不知道有汉,不管魏晋”的部落联盟状态,没有外交意识,既不屈服也不反对。此外,它属于农耕文明,与汉朝相安无事。汉武帝根本没有把这样一个孤独无名的苦寒之地放在眼里。此外,汉匈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汉军主力还需要应付漠北的匈奴余部,把三韩这样的“不急之患”放在一边。
[img]684735[/img]
三、三韩民风剽窃,征服不易
古代朝鲜半岛南部有三个小部落没有被汉军征服,他们是马韩、辰韩、魏韩,合称三韩。三韩都开始不同程度地向国家化发展,称之为国家,并不过分,其实也有一些国家。但是,不是一个韩国,而是三个韩国。当时三韩民智未开,野性残留。朝鲜南部一角有三国鼎立,内部统一难以完成,不是民风枭悍难以完成。与蛮族作战,往往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征服并不容易。在汉武帝下定决心之前,地方将领也没有力量完成。从三国时期割据辽东朝鲜的公孙氏也没能吞并三韩,可见困难。
汉灭朝鲜后,为什么不顺便攻打三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