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朝代诞生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国号”来表现正统。夏初成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有国号的朝代。从那以后,商、周、秦、汉一直延续着这一传统。
古代国号的命名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以封地为国号:如周、秦等。周朝开国后,周天子一口气封了400多个诸侯国,加上商朝留下的800多个诸侯国。当时中国有1200多个诸侯国(其实相当于现在的县)。春秋时期,诸侯国战争并购减少。战国后期,只有秦、齐、燕、韩、赵、魏、楚。战国七雄也成为后代反复使用的国号。
[img]683443[/img]
以封号为国号:比如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国号为汉;杨坚继承随国公,后国号改为“隋”;李渊袭封唐国公,建立朝代后以“唐”为国号。
以美好寓意为国号:宋后的朝代多以此命名,如元朝的国号“大元”取自“大哉乾元”;清朝的“清朝”也象征着一种美好的夙愿。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统一朝代之外,还有无数的分离主义政权。为了证明自己的法律制度或改善自己的血统,分离主义政权会参照以前的朝代选择相同的国家名称,这也导致许多国家名称反复使用。纵观古往今来的统一朝代,几乎所有的国家名称都被使用过无数次。
[img]683444' />
夏启建立夏朝后,后人以“夏”为国名:党项人李元浩建立的西夏、十六国时期的胡夏、元末明玉珍为帝、国名“大夏”。此外,隋末起义的窦建德也建立了“夏”,大真国复国后的东夏。
周朝以后,也有很多以“周”为国号的,比如南北朝北周,武则天称帝后武周,五代十国后周,吴三桂也成立了周。
虽然灭六国后的秦朝只经历了二世和15年,但也有很多后人以“秦”为国号,主要是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如前秦、后秦、西秦等。以“汉”为国号最多的有20多个国号。隋(随)唐本身也是周朝的诸侯国,后人使用了很多唐朝。晋、宋、魏、齐、赵、楚、吴等国号,后人都有很多用途。
[img]683445' />
宋朝以后,王朝的国号与以前完全不同。它不再以封地、封号为国号。元明清不是以前的取法。而且,宋朝以后传统文化的断代导致国号的随意取出。大顺、天完、大西等各种国号都出来了。
宋朝以后,没有人使用元明清的国号。原因很特别。元清主要进入中原,后来都是汉族主政时期,不可能再使用,距今时间相对较短。因此,这三个国家没有重复是正常的。
[img]683446' />
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还有一个朝代的国号,以后再也没有人用过,那就是“商”。与元明清不同,商朝是先秦时期的朝代,商朝存世554年。他之前的“夏天”和之后的“周”被反复使用。只有这样一个时间跨度如此之长的朝代,后人为什么不使用呢?其实我不敢用。
[img]683447[/img]
由于商人善于做生意,后人逐渐将“商人”指代为做生意的人。封建社会历代,重农抑商,“士农工商”,商人处于社会底层,名声很差,这也是后人没有出现以“商”为国号的最重要原因。在农耕社会,为了避嫌,任何朝代的建立者都不敢以“商”为国号,一旦使用,恐怕会动摇国家。
西夏、后周、后汉、后唐···为什么后代没有人敢用[商]做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