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军攻占襄樊10年(1273年)后,右丞相伯颜率领水陆大军沿长江顺流东下,元军攻打建康12年(1275年),宋朝建康留守赵锅弃城逃跑,都统司统制徐王荣等开城请降,占领建康。元军占领建康后,伯颜派兵攻占建康周边重要城镇,立即攻占镇江,控制江东地区,建立稳定的南进基地。与此同时,忽必烈命阿术率军渡江,入围扬州。阿术在扬州东南瓜洲修建了一座建筑划船,修复了战具,并在扬州城外围修建了一座坚固的堡垒,切断了宋军的增援部队,并派水手拦截了河流,控制了长江的自然危险,切断了宋军渡过江南救临安的通道。
[img]684410[/img]
战略意义
南宋
朝廷以长江为防线,两淮为壁垒,“重兵住扬州,临安靠之为重”。元军占领建康,入围扬州,入围两淮。南宋都城临安彻底失去了屏障。建康休息后,元军士兵精粮充足,战斗力更强。他随时准备攻占临安,处于进攻的有利地位。
经过
增援
在元军大兵的压力下,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主战主和举棋不定。虽然朝廷 宋军多次被命令入卫临安。最后,由于元军的全面进攻,荆湖、川陕战场的宋军不知所措。两淮宋军被元军挡住,无法渡江前往援助。只有英州(今湖北钟祥县)张世杰、江西文天祥等将军
与两浙、福建部分厢禁兵抵达临安守卫。但是,这些小规模的增援根本无法扭转整个战争局面。
打通外围
1275年5月,宋廷命令主战派张世杰率军攻打元军外围防线,但未能通过。6月,淮东制定了李庭芝命令姜才等通道,以帮助扬州。两军在扬子桥激战。宋军伤亡1万多人,姜才只带数骑回扬州。为了确保临安,宋廷组织了焦山之战。张世杰在大厅前指挥张彦带兵出镇
江,以图控制长江南岸,扬州李庭芝出兵瓜洲,与江北合作,率领水手陈兵镇江以东 焦山江面,约定三路俱进,与元军决战。但扬州宋军没有按时到达,镇江张彦拒绝发送
兵,使张世杰孤军深入。元将阿术、阿塔海、张弘凡等在石公山居高临下指挥战斗,命令 万户刘深沿长江北岸绕宋军,董文炳、刘国杰从焦山左右两侧进攻,万户突刺直
冲宋军大阵。元军乘风放火箭,宋船纷纷起火,阵势顿时大乱,宋师全军覆没,失去战争 700多艘船。焦山之败,宋军损失惨重,朝廷或主议和,或主南逃,分崩离析,一艘
筹莫展,南宋灭亡指日可待。 到元十二年(1275年)七月,忽必烈终于下定决心灭宋,命伯颜率领元军直接到临安。
[img]684411' />
进逼临安
伯颜受命后,召集攻宋将军部署策略,确定了“分诸军为三道,将于临安”的作战部署。
今年11月,伯颜分兵三路攻临安,西路由阿拉罕参政,4万户总管奥鲁赤率领蒙古 骑兵出建康,进军溧阳、独松关(今浙江安吉县东南);东路由董文炳、万户张参政
弘凡、都统范文虎率水师沿江入海,向海盐、甘浦(今浙江海盐县南)进军;中路伯颜 带领诸军率领水陆两军出镇江,进军常州、平江(今江苏苏州)。
溧阳之战
西路军教练阿拉罕率军南下,直奔溧阳,遭到南宋守军的抵抗,结果宋军损兵折将,
残部南撤。元军乘胜追击,在溧阳西南银林东坝再次击败宋军。元军在追击过程中被南方击败。
宋援军的阻击,双方展开了激战,后来元军派蒙古骑兵冲杀,宋军抵挡不住,突破南逃。
溧阳战役期间,宋军损失了70多名将军,士卒近2万人,伤亡惨重。11月下旬,西路军逼进
建康通往临安的要关(今浙江省安吉县东南部),南宋守将张关率兵北上阻击元军,与元军骑兵作战。宋军虽然是精兵强将,但只有几千人,都是步兵,虽然勇往直前,
但是很难阻止强大的蒙古骑兵,最终被击败,主将张濡被杀,士兵死伤2000多人,元军控制了临安北门。
常州血战
中路军伯颜率兵攻打常州,常州是守卫临安的前阵,是元军攻打临安计划的关 键,伯颜派兵击败宋增援部队后,亲自指挥攻城。元军在城南筑高台,把炮放在台上
城里猛轰,用火箭射进城里,常州一片火海。伯颜命元军架梯子,绳桥攻城,元 军队进城。常州守将姚岩率领士兵浴血奋战,最终因寡不敌众,没有外援而失败。姚岩,
王安节等阵亡,僧人万安、莫谦之长老率僧兵赴援,500名僧兵全部战死。
伯颜下令屠城,只有7人幸免于难。常州之战是宋元战争中最悲惨的一战,影响很大。
到12年(1275年)冬天,正当常州军民艰苦抗敌时,宋廷派张全率2000多人从淮进援常州,文天祥也派部将尹玉带兵一起赴援。伯颜得到报告后,怀都和王良臣领兵
五牧(今江苏常州东南)阻止宋军。战争开始后,文天祥部将麻士龙与元军作战。因为张全没有救他,麻士龙死了。在元军的攻击下,张全退到五牧,文天祥部将朱华作战。
阻挡了元军。尹玉指挥宋军与元军决战,元军损失惨重。元将王良臣配合怀都水陆攻击宋军。宋将张全一直保持沉默。尹玉失败了,溃军南逃。尹玉在战争中被俘,被元军杀害,大部分士兵死亡。张全看到大势已去,带领军队逃离了五牧,导致救援失败,未能解决常州周边问题。
[img]684412[/img]
外围扫清
伯颜攻破常州后,派都元帅加里帖木儿,万户怀都率兵攻无锡、平江,元军大兵
在压力下,两地宋军投降元军。东路水军以范文虎为先锋,顺江东进。由于长江两岸没有宋军,元军进军顺利。
当时,长江口活跃着由朱青、张轩领导的贫困渔民组成的水军,不受宋朝的管辖。元军主教练董文兵认为,他可以利用这种力量,于是他招募了海上武装部队,朱、张两人领导了马和 海船随元军南下攻打临安,增强了元军的海战能力。东路军出长江口后沿海商下,12月
临安靠近钱塘江口,被海道包围。 至元十二年(1275年)十二月,元朝三路大军接近临安,随时准备攻占临安。至元
十三年(1276年)正月,东路军董文炳登陆盐官县(今浙江海宁市),宋守军投降。
结局
董文炳率领东路军和中路伯颜大军会员,西路军阿刺罕也率领中路军会员。在大军 压境下,南宋朝廷一片混乱,丞相陈宜中请太后出海避敌,张世杰、文天祥主张决死一战。宋廷既没有兵力抵抗,求和又被元军拒绝,于是奉玺书向伯颜请降。伯颜 送董文炳、吕文焕、范文虎入城安抚人民,禁止杀掠,封闭仓库,收缴宋廷根冕、圭璧
仪仗、图书、大量财宝、器皿,运往大都市(今北京市)。伯颜亲自进入临安城,安置宋廷。
人员,监护宋朝赵显、皇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道清等朝官、宫廷人员,浩浩荡荡北上。到目前为止, 临安被元军攻占,南宋朝廷灭亡。
临安之战简介 临安之战的过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