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多王朝时,印度教兴起,大乘佛教盛行。然而,宗教可以自由发展。大臣和将军们相信佛教和湿婆教。大乘佛教中心的烂陀寺是由鸠摩罗古多一世建造的,后来成为古多文化的学术中心。
在古多朝初期,相信婆罗门教,不重视佛教。当时佛教对统治者的态度,正如《涅盘经》中所说,只需要国王给予外部保护。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王法正理论》只希望统治者经常咨询沙门婆罗门的政治事务。这里用的是“沙门婆罗门”字样,没有单独提出佛教,与龙树作《宝行王正论》的情况大不相同。当时,龙树完全站在佛教的立场上,要求国王不要亲近崇拜外道。案达罗国王信仰佛教,尊重龙树。在目前的情况下,古多国王只是不排斥佛教,所以说话的语气不能那么硬。然而,真正翻译的《婆仓盘豆传》说,世界必须为日王和新日王的信仰服务(除了古多,古多王朝的皇帝也以阿迭多的名义服务──以日为名),尤其是新日王和世亲被戒,正勤日王的妃子随世亲出家。后来,新日王和他的母亲邀请世亲住在阿逾陀。
[img]683100[/img]
此外,玄奘到印度时,根据传闻记录了烂陀寺建造的历史,称寺庙建造的历史很早,开始于古代帝王(即塞建陀古多王),后来,国王和年轻的国王扩大了(国王时代有信息可以测试,皇帝是前一代,可能相当于塞建陀古多,这是按世界顺序计算的,没有文献可征用)。
从玄奘所描述的真谛和事实来看,从古多王朝到塞建陀王,政策开始改变,佛教得到了重视。这可能与其国家形势的衰落有关。塞建陀王开始抵抗外国的侮辱,并取得了胜利。曾建婆罗门信仰的寺庙庆祝后,他不得不改变他的宗教政策,以振作起来。梵文诗人和剧作家迦梨陀萨已经成为超日王宫的九宝之一。有四首诗和三部戏剧。《云使》以情人情书的形式描述了印度北部美丽的风景。《鸠摩罗的诞生》是一个关于湿婆和妻儿的神话故事;剧《沙恭达罗》讲述了美丽善良的女孩沙恭达罗与国王豆扇陀的爱情和误解。此外,印度教的神圣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也是在这一时期编成的。
[img]683101' />
阿扬陀石窟和爱罗拉石窟是建筑的经典。前者位于今马哈拉施特拉邦奥藩加巴德县阿巴陀村附近,在瓦古尔纳河谷的花岗岩壁上挖掘,共有29个洞穴。建于公元前一世纪至650年,其中有四座佛殿和二十五座僧房,充分展现了印度风格。房门是根据地形建造的,上面有飞檐雕楣,下面有许多石柱,还有各种各样的壁雕,大多来自佛教传说,但却充满了生活气息。爱罗拉石窟距奥藩加巴德16公里,建于3世纪,建于1300年,包括佛教、印度教和栖那教。
此外,它在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冶金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王朝后期的数学和天文学家亚利雅巴达计算了最后四个字的周转率,并确定了地球的旋转。巴赫沙利,1881年发现的吉多王朝手稿,包括不确定的方程和无尽的接近。超日王历(纽克拉摩帝特亚历)始于公元前57年,是大多数印度教徒的历法。
[img]683102' />
超日王时期,中国高僧法显游历印度 ,着有《 佛国记(原名《旅游天竺记传》),此时也有印度僧人来到中国。
古多王朝有什么宗教信仰?古多王朝有什么样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