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23日至8月29日,白俄罗斯战役是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实施的最大战略进攻战役之一。是1944年苏联红军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五次打击。苏联红军使用了大量的集中火炮、坦克和作战飞机。苏德战争爆发以来,苏德战争首次以两侧平行追击、深入围攻德军重兵集团和炮兵使用两层徐进弹幕射击。在苏联红军战史上,航空兵出动15.3万架飞机是最常见的。
[img]683739[/img]
由于1944年初冬苏联红军的进攻,解放了大片领土,恢复了长达400公里的苏联边界,进入罗马尼亚。苏联红军的力量不断增长。苏联战时经济的协调为前线的顺利作战创造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苏联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各占领国的反法西斯运动蓬勃发展。此外,盟军于1944年6月6日派遣军队登陆法国西北部(见诺曼底战役)。苏联红军有可能深入攻击巴尔干、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到6月23日,白俄罗斯的前线已经位于波洛茨克、维捷布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博布鲁伊斯克以东,并沿着普里皮亚季河延伸到科韦利。
目的
白俄罗斯战役的目的是粉碎“中央”集团军队,解放白俄罗斯。根据军事政治形势和军事委员会各方面的建议,总参谋部制定了战役计划(代号为“巴格拉季昂”)。5月22日至23日,大本营召开会议全面讨论该计划后,决定在白俄罗斯实施战略进攻。战斗试图在六个地区突破德国防御,包围和歼灭维捷布斯克地区和博布鲁伊斯克地区的德国翼集团,粉碎奥尔沙集团和莫吉廖夫集团。继三支白俄罗斯方面军向明斯克总方向进行向心突击后,围攻和歼灭“中央”集团基本部队。
[img]683740' />
之后,苏联红军应该加强突击,加宽进攻的正面,走出苏联西部边界。战役企图还规定,波罗海岸第二、第三方面,军队应利用苏联红军在白俄罗斯的成果进行进攻。为了粉碎白俄罗斯德军,使用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司令为巴格拉米扬将军)、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司令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将军)、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司令为扎哈罗夫将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新建波兰第一集团军(司令为波普拉夫斯基将军)和第聂伯河区舰队。在军事计划的四个方面,有19个综合集团军、2个坦克集团军、166名教师、12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7个建筑区、21个步兵旅、独立坦克旅和独立机械化旅。共有140多万人,3.1万门火炮和迫击炮,5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空军第三(司令为帕皮温空军少将)、第一(司令为格罗莫夫空军中将)、第4、第六(司令为波雷宁空军中将)、第16集团军(司令为鲁坚科空军中将)共有5000多架作战飞机支援上述方面军。远程航空兵(司令为空军元帅戈洛瓦诺夫)和国土防空军航空兵也被调来参加战斗。游击队与军队密切合作。大本营代表、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各方面军队的行动。
[img]683741' />
在战役准备期间,根据总参谋部和各方面军的计划,采取了广泛的战役伪装措施。例如,在乌克兰第三方军区进攻前模拟集中军,同时在白俄罗斯隐藏变更部署和集中军。德国指挥官深信,1944年夏季,苏联红军仍将在苏德战场南翼进行主要战役,而在白俄罗斯的行动将是辅助的。因此,德军在白俄罗斯没有足够的预备队。集团军和集团军的预备队只有11个师。普里皮亚季河以南有30名坦克师和摩托化师。根据作战行动的性质和执行任务的内容。
白俄罗斯战役简介 白俄罗斯战役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