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元清统治者不像北魏孝文帝那样? 全面汉化怎么样?

历史上的北魏王朝虽然是鲜卑人建立的外国政权,但孝文帝改革后采取了全面的汉化措施。虽然北方六镇的军事贵族仍然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原有的习俗,但它并不能阻止洛阳贵族的心向汉化。孝文帝也成功地利用了汉化贵族,削弱了当地军事贵族的权力。

那为什么同样是异族政权的元清没有采取类似措施呢?

[img]684299' />

在任何实干家眼里 孝文帝的改革是教训,而不是成功的经验

后来的朝代会从前人那里吸取教训,有时是过度矫枉过正,这也是他们成立之初的原因。事实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摧毁了北魏帝国的基础,自然会被后来者吸取教训。

在儒家士大夫的世界观中,孝文帝的改革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政治选择。“命运授予”的有前途的国王将顺应时间统治地球。我们将尊重儒家传统,进行大量的儒家改革。但从大多数鲜卑人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img]684300[/img]

孝文帝迁都改革 事实上,鲜卑人的灾难开始了

孝文帝的改革本身并不在乎汉化与否,只想把贵族和尽可能多的精英聚集在皇帝的个人手下。旧的贵族共同治理是必须消除的“落后传统”。因此,首都应从毗邻六个城镇的平城搬到南部的洛阳,并进行大规模的强制汉语教育。可以说,君主在儒家思想的帮助下完成了个人权利的独裁过程。

如果当时的儒家思想仍然是先秦时期周礼分封的倡导者。那么孝文帝根本不会尊重儒家思想,所以他可以找到一个类似法家的理论来代言自己。如果发现事情不可调和,完全有可能直接对儒生进行操作。然而,在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本身已经从董仲舒转变为君权最有力的倡导者,在政治投机中处于领先地位。

[img]684301[/img]

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是摧毁帝国六镇兵变

孝文帝改革的反作用也是立竿见影的。孝文帝死后不久,鲜卑就洛阳与北方贵族的矛盾爆发了六镇兵变。然后,像尔朱荣这样的权臣出现了,杀死了南方大量的汉化鲜卑贵族。六镇被镇压,北魏皇族被集中清理,也预示着北魏帝国分崩离析的开始。

这一因素也出现在后来的蒙古人身上,但程度远低于过去的鲜卑王朝。在完全征服东亚的儒家世界之前,蒙古人已经接触到了中亚和西部地区的文明成就。他们的贵族已经相信佛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他们的政治习惯更加多样化和实用,汉化契丹人的劝诫,才对儒生高看一眼。但儒生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img]684302' />

蒙古人在统一东亚之前 我们已经看到了更多其他文明成果

蒙古人一直在征服的大部分地方划定了直属地区和附属地区。统治下来的国家可以包括在这个系统中,无论是出生、文化还是语言习惯。类似的情况就像泉州的色目海商集团、西南的苗族土司和保留下来的大理王室。当然,蒙古人自己也被分配给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贵族和军人的后裔。这些复杂的封建成分使儒生无法牢牢控制蒙元帝国的思维中心。

当然,蒙古人后来也接受了汉人丞相的儒家治国理念。他们在汉官的建议下发行了更多的纸币,挖掘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但这些都是解决特定问题的权宜之计。儒生离开元朝,跑到金帐、伊尔或察合台等汗国,根本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机会和地位。

[img]684303[/img]

从东亚的官制地区出来 儒生的理论很难获得优势

至于最终进入中原的满清王朝,情况与蒙古人大不相同。一方面,八旗制度的规模和控制力强于大多数时候蒙古汗对部落的控制。另一方面,它出生在一个更偏远的地区,这样满洲人就可以通过大量的学习和引入儒家文明的习惯来理解更高层次的文明和组织形式。

清军入关前有大量的汉官,在数量和重要性上可以与旧满洲贵族媲美。入关后,清朝皇帝还需要接受儒家大师的皇帝教育,并将自己包装成儒家文明的保护者。

[img]684304' />

满清一开始就比蒙古人更接近儒家

然而,为了防止鲜卑悲剧的发生,清朝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入关八旗的身份属性。这样,虽然后来很多人可能不会说满语,但他们仍然是行政管理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果外人想加入这个群体,大部分都不能通过科举考试或者熟读圣贤书来完成。即使皇帝奖励他们有特殊的成就,他们也不能动摇八旗内部的多种成分。加入旗人行列后,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不仅仅是面对满洲的老贵族。还有许多早期投靠的汉军大老粗、蒙古部落的王子,以及雅克萨战役后自愿留在东方的哥萨克俘虏。

直到乾隆皇帝时代,他才注意到八旗制度不足以保持满人的武力优势,很快就会出现无用的危险。因此,他命令邀请大量成色不足的八旗人,并邀请他的团队。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他的做法没有用。但从中你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对整合非常谨慎。

[img]684305[/img]

作为一个每个人都有机会加入的集团 儒生在八旗内无法获得优势

@ 在东亚帝国的历史上,还有一种很少被提及的统治模式。这是辽国实行的五京制度。契丹人占据最高统治地位,更像是控制区各地的共同身份。西部蒙古人和南方汉人也在自己的内部享有自治。至于帝国的权力,则取决于入伙时间的长短。

[img]684306[/img]

辽国五金制 很好地平衡了地方地方势力

辽国的这一制度在最终被女真人灭亡之前一直运行良好。即使在基本灭绝后,幽州等地的汉族贵族也拒绝接受北宋的统治,选择归还金国。草原上的大量蒙古和突厥部落也愿意继续与耶律大石作战。然而,辽国并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统一王朝,很少有人关注它的政治成就。

[img]684307[/img]

辽国平衡制度 它给了他们超越宋人想象的生命力

@ 孝文帝的全面汉化实际上是对后来人的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警告。后来,契丹人、蒙古人和满族人都纠正了孝文帝的自毁策略,无论他们出生和致富。从这个角度来看,许多人对孝文帝的赞扬完全脱离了历史现实。只有虚幻的赞扬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为什么元清统治者不像北魏孝文帝那样? 全面汉化怎么样?为什么元清统治者不像北魏孝文帝那样? 全面汉化怎么样?

,,,,,,,,,,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宋武帝刘裕进行了几次北伐?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 刘裕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建立者,历史上的宋国共有三个,一是微子启在殷商灭亡后建立的宋国。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刘裕创立的...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谁是揭秘史上嫁得最远的公主?等待国王死亡
  • 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外国人,马可波罗可谓榜上有名,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举世闻名。这位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17岁...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