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29年(1690年),清帝国和准噶尔汗国在萨里克河边的乌兰布通峰发生了一场战争。两军各尽其所能,双方死伤枕籍。据传教士张成记载,双方当天开始用大炮和火枪互相轰炸。激战期间,双方士兵多次肉搏战,说明战争激烈。最后,准噶尔军的弹药耗尽,加尔丹撤退。
[img]682503' />
背景
事实上,在卡尔丹和清朝战争之前,他面临的情况并不好。1670年,在准噶尔大汗僧格被暗杀后,他的弟弟卡尔丹从西藏回来,在达赖喇嘛和鄂齐尔图车臣汗的支持下登上了准噶尔大汗的位置。然而,他的儿子阿拉布坦对卡尔丹的尊敬并不信服。
1688年,为了巩固他在准噶尔部的统治地位,加尔丹杀死了他的弟弟索诺木阿拉布坦,并秘密派人对抗阿拉布坦的迫害。阿拉布坦被迫带领和尚格古部的5000名士兵逃到博尔塔拉河游牧。加尔丹只带领2000名精锐骑兵追击敌人,被阿拉布坦击败,准加尔部陷入分裂。
[img]682504' />
根据博尔塔拉河地区的自卫规则,加尔丹无法消灭它。在加尔丹看来,东部的喀尔喀等蒙古部门,清朝背后的强大和干燥,如果东部能夺取蒙古草原,拆除东墙补充西墙,他们也可以成为草原霸主。
在1689年的乌尔会河战役中,加尔丹带着2万名精锐长驱直接前往乌珠穆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锡林郭勒盟。可以说,整个蒙古高原都被凿穿了。清朝将军阿尔尼率领2万名士兵进攻,几乎全军覆没。
战后,阿尔尼用“军退”、“先却”、“亦退”、“遂敛兵归”等字样淡化了清军的惨败,将清军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厄鲁特多火器,而我的火器兵还没有到来”。
“从黎明到下午”,清军几乎被准噶尔军队包围或攻击,其人员伤亡程度不言而喻。清军的两名指挥官一人死亡,另一人逃跑,所有行李都被缴获,这也证明了清军的完全失败。准军的俄罗斯使者基比列夫甚至说:“博士克图汗杀死了一名中国士兵”,这被夸大了,但基比列夫作为战争的目击者,反映了当时清军惨败的现实。
康熙皇帝被打败了,忍不住生气了。一方面,康熙派使者联系了加尔丹的侄子,指挥阿拉布坦,准备攻击加尔丹的腹部。另一方面,他动员了10万军队来北讨加尔丹。
[img]682505' />
加尔丹还是一样。一波浪击中了清朝的门,在长城外炫耀自己的力量。当清军离开燕山时,他可以在不远的地方与加尔丹打交道。供应线不长。战斗难度无法与汉唐征服匈奴和突厥相比。
然而,康熙大帝动员的10万军队实际上是辅兵和后勤部队,只有5万名士兵。这种动员力量真的很弱。
五万军队分两条路出塞。皇兄、硕亲王福都是抚远将军,皇长子尹福是副将军,率兵3万左路军,出古北口;命皇弟、硕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将军,出喜峰口,率兵2万为右路军。
至于康熙大帝本人,他本来想亲征御驾,但在行军途中却得了疟疾。在大臣们的请求下,康熙皇帝回到朝鲜恢复健康。
康熙皇帝的布局大概是希望左路军拖着噶尔丹,右路夹击,一举杀死噶尔丹。
乌兰布通战争发生在什么背景下? 乌兰布通之战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