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尼微是亚述帝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被称为巨大的建筑。寺庙和宫殿规模雄伟。当迦勒底人、波斯人和米底联军在公元前606年攻占时,它变成了废墟。在亚述巴尼拔王统治期间(公元前668-625年),考古学家曾挖掘出其巨大的宫殿废墟和图书馆。萨尔贡宫建在大约130米高的台基上,有21个大厅和30个庭院,用异兽巨石雕刻。图书馆保存了大量的楔形文泥文件,包括宗教铭文、文学作品和科学文献。
在库云吉克发掘的森纳谢里卜宫,宫门前有两尊带翼的公牛石像,就像两个威武的门卫。大理石浮雕装饰在大理石门厅等地,描绘了古亚描述人们的战斗、狩猎、宴会和建筑劳动,形状生动逼真。库云吉克还发掘出土了公元前
7 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时期的图书馆和宫殿。图书馆里有 2
万多块楔形文字泥版,包括宗教铭文、文学作品、科学文献、历史记录和法律文件。宫殿墙壁浮雕中受伤的牡狮和猎狮的场景也是亚述艺术的杰出代表。
[img]682330' />
虽然很多东西都被破坏了,但考古学家还是找到了刻有浮雕的雪花石膏砖。如果这些石砖沿直线铺开,可以延伸3公里。这块小砖向学者们讲述了童话般宫殿的建设。在辛那赫里布的亲自领导下,工人们拿着铲子,推着汽车,配备了电缆和运输巨型飞牛所需的建筑设备。而其他浮雕则讲述了如何开采大石块并送到艺术家的加工作坊制作雕塑的情况。从开采的石头中选择的巨石是用船运输的。在石头上凿出两个小孔来系缆绳,还有一根缆绳把石头绑在船上。
每根系在石头上的绳子都有一群人(100人)拉,有的站在水里,有的站在岸上。每个队的服装都不一样。有些头裹着流苏披肩,长长的卷发垂在肩上。有些人头戴绣花丘尔邦,头发缠在脑后。大多数建筑工人穿着无袖短衣,其中一些人甚至完全赤身裸体。雕塑工作有时直接在岸边展开,渐渐地,凹凸不平的巨石变成了人头牛身雕像。之后,雕刻的雕像被运到宫殿里。确切地说,雕像被放在类似船的拖橇上,用四根粗绳拖到宫殿里。为了降低劳动强度,加快运输速度,工人们将滚木垫在拖橇下拖动雕像。还有一些浮雕反映了平台本身的建设。
[img]682331' />
国王站在马车上,亲自监督施工。宦官驾驶国王的战车,仆人举着国王的华盖。国王身边是侍卫,侍卫身后是长队手里拿着长矛和葱头箭的士兵。宫殿旁边开了一个大花园,里面建了亭台楼阁和人工湖。辛那赫里布在花园里收集了许多稀有的树木、花卉和动物,它们来自战败国。此外,花园里还开了池塘,天鹅和各种鸟儿在池子里游动,给炎热的尼尼微带来了一点凉爽。
在奈比尤奴斯古丘上,有先知约拿的清真寺(祭祀寺庙)。据说这是先知约拿的葬地,寺内仍有约拿的卧室用具。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穆斯林来这里崇拜。这里复杂的引水灌溉系统遗址也令人惊叹。
尼尼微的文化成就是什么?生活方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