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中国古代王朝灭亡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
自下而上的底层民族起义,如刘邦、朱元璋等底层发动的农民起义;自上而下的权臣篡位或军阀夺权,如隋文帝杨坚夺权、唐高祖李渊叛乱等;外来少数民族入侵,如金灭北宋、蒙古灭南宋等。
这三种灭亡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认为有以下几点:
1、客观缺乏家庭世界制度的客观性
从夏朝开始。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img]682247[/img]
与禅宗制度相比,世袭制度可以更稳定地实现权力交接,对古代生产力发展较低的情况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世界比世界更有意义。
但是,如果我们把世界上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一个家庭,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非常严重的腐败问题。
这是任何家庭和世界都不可避免的。从夏朝建立到清朝灭亡,中国一直实行家庭世界制度,导致每个家庭腐败衰落,直接决定了王朝的兴衰。
王朝初期,统治者要赢得世界并不容易。懂得珍惜民力,克制欲望,生产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然而,随着老一辈统治者的去世,新一代统治者不知道创业的艰辛,不知道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这将导致土地合并日益严重,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img]682248[/img]
土地兼并的普及作为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直接导致腐败猖獗。当腐败成为这个社会的常态时,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社会氛围就会崩溃,国力就会大幅下降。
腐败侵蚀王朝全身,首先会导致底层人民不堪重负,因此他们选择揭竿而起,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
@ 国力的弱势也给了周边虎视眈眈的少数民族一个机会。
家庭世界的本质是把权力集中在一个家庭上,这导致统治者选拔范围非常狭窄,也使统治者素质的下降成为历史上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底层人民的勇敢抵抗、高层官员的渴望和外围少数民族的大规模入侵都可能成为现实。
[img]682249[/img]
家庭世界制度的固有弊端,导致王朝内忧外患,最终崩解。
2、宏观环境的周期性变化
中国古代王朝,尤其是封建王朝,难以超过300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面临的气候也有300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小农经济为主,小农经济最大的特点是依靠天空吃饭。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如进入小冰期,小农经济将受到很大影响。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一旦小农经济波动,如粮食减产、土地贫瘠,农民阶级首先受到影响。然而,尽管农民阶级遭受了直接的经济损失,但他们需要支付的粮食和其他税收不会减少,因此他们的生活水平将急剧下降。当农民的最低生活水平难以保证时,他们会选择站起来。
[img]682250[/img]
虽然房东阶级与土地没有直接关系,但房东需要大多数农民阶级的支持,房东需要通过土地合并来增加他们的财富。
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地主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当地主阶级觉得自己的利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难以保持正常水平时,他们也会选择抵制,从最高统治者那里得到更大的好处和让步,然后会有地主和农民阶级联合起来的奇怪场景。
除了影响中原的土地和农民外,环境还会影响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
[img]682251' />
气候变化,尤其是寒冷,会直接导致草原草原退化,能承载的牛羊数量会大幅减少,所以草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弱。一旦遇到自然灾害,他们就会选择骑马,拿起武器南下中原进行掠夺。一旦中原政权薄弱,他们将被取代为北方或整个中原的新统治者。
@ 要跳出古代王朝变迁的怪圈,首先要解决的是家庭世界的问题,其次要减少对土地的依赖。
[img]682252' />
古代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原因的内在联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