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军在昭莫多伏击卫拉特蒙古准噶尔军的关键战役。昭莫多之战是清军击败噶尔丹军的关键一战。从此,噶尔丹势力孤立,历时近10年的叛乱终于平息下来。清代喀尔喀地区再次统一。嘎尔丹在漠北以逸待劳,形势原本有利;清军劳师远袭,形势原本不利,但交战结果,清军却大获全胜。双方在战斗中都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
[img]682327' />
历史背景
自康熙29年在乌兰木通战败以来,加尔丹向清廷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发誓要求投降,但叛乱的心并没有改变。不久,他在科布多(今蒙古西部)聚集了老部门,并向俄罗斯乞求帮助,试图重组旗鼓,东山再起。
为了防止噶尔丹再次犯罪,康熙皇帝调整了新疆北部的军事部署,加强了边境重要城镇的防御。逃往漠南的喀尔喀蒙古分为左、中、右三条路,编成37旗,与内蒙古49旗同列,收复漠北后加强防御。蒙古驿站建在内地与漠北之间,火器营建在满蒙八旗兵中,加强训练。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诏噶尔丹参加喀尔喀会盟。嘎尔丹不仅拒绝来,还要求清廷将土谢图汗和哲卜尊丹巴大喇嘛交给他,并派遣他到内蒙古科尔沁等部门背叛清朝。清廷得报,立即调动兵马,准备出师进攻。
[img]682328' />
康熙34年9月,加尔丹率领3万名骑兵进入喀尔喀蒙古车臣的汗水,然后沿着克鲁伦河(今蒙古)东下抵达巴颜乌兰(今蒙古巴兰巴托东南部,克鲁伦河上游)。扬言过冬后,将借俄罗斯鸟枪兵6万,大举内犯。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决定再次亲征噶尔丹。康熙三十五年二月,他下令发兵10万,分东、中、西三路进攻。东路军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兵9000组成,越兴安岭出克鲁伦河,侧击准噶尔军;西路军由抚远将军费扬古统兵4.6万组成,由归化(呼和浩特)组成、宁夏越过沙漠,沿翁金河北上,切断噶尔丹退路;康熙皇帝自带3.4万人组成中路军,出独石口(今河北省赤城北),经克鲁伦河上游地区北上,切断噶尔丹退路。与东西两路军进攻加尔丹军。
[img]682329' />
昭莫多之战发生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 昭莫多之战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