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是世界宗教之一,与佛教和基督教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宗教,对中国的民族关系和社会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这一重要宗教进入中国的最初时间是许多学者多年来争论的一个谜。
[img]682568' />
纵观各家之言,“隋开皇说”是最早的说法。《明史·西域传》和《一统志》中有明确的记载:“隋开皇中,其国撒哈八撒阿的斡葛始传传入中国。也就是说,伊斯兰教在隋文帝开皇年间(公元587至600年)由阿拉伯传播到中原。然而,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出生于570年,历史记载他在40岁时创立了伊斯兰教,所以伊斯兰教最早应该是610年,如何在出生前十年传播到中国?如此明显的时间颠倒告诉我们,“隋开皇说”缺乏基本的说服力,也许只是前人的虚假谣言。
20世纪20年代,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他的第一个“永徽二年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根据《旧唐书·大食传》的记载,他指出:“永徽二年开埠来贡。从唐永徽二年开始,中国和阿拉伯正式通使。公元651年,穆罕默德第三任哈里发布了欧斯曼的命令,第一位来到中国的阿拉伯使者来到长安,见到了唐高宗,介绍了食品帝国和伊斯兰教教义的情况。@ 此时伊斯兰教正式传入中国。从那以后,学者们通常把永徽两年阿拉伯遣使作为伊斯兰教进入中国的象征。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国思想,进入中国必须有一个漫长而渐进的渗透过程。因此,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人从初唐开始就开始理解伊斯兰教,而这种宗教在中国的真正传播将推迟到中唐时期。
无论学者们把具体的年份作为伊斯兰教进入中国的象征时间,这一悠久的宗教在唐初为中国人所知的事实都没有异议。
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早在隋朝就有古籍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