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平壤城外
在主教练李如松的指挥下,兵临城下的明军已经完成了侵朝第一军团和小西行长所部的包围。平壤地区总兵力约2500人,其中2000人守备制高点要塞牡丹峰。剩下的16700名日本侵略者守卫着平壤城,并得到了投降日本侵略者的朝鲜伪军的帮助。虽然朝鲜军队在抵抗丰臣秀吉的入侵时崩溃了数千英里,但在投降成为敌人的伪军后,他们的战斗力翻了一番。他们射出的许多特色“箭”给朝明军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李如松
当时的平壤城,是朝鲜李氏的“三京”之一,不但城高池深,而且在被小西行长夺取后,将平壤建成了坚固的城市。此外,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大规模装备了被称为“铁枪”的火绳枪。这些火绳枪的精度和射程都比明朝的传统火器好。戚继光在抗日编辑新军时,特别喜欢这些在中国被称为“鸟枪”的火绳枪,并在自己的军队中装备了大量的装备。
这些鸟枪给第一次突袭平壤带来了巨大的伤亡,他们在雨天巷战的祖先训练带领的3000辽东铁骑带来了巨大的伤亡。游击史儒、张国忠、马世隆都死在日寇的“铁炮”手中,将军戴朝本身受了重伤。虽然围攻平壤的明军在人数上有优势,但他们也被密集的弹雨打得抬不起头来。虽然明军装备的各种火炮、神机箭等火器有效地抑制了城楼上日本海盗的火力。而攻城的明军步兵,也在由淋水的厚被子组成的特殊武器的掩护下,扛着梯子,向城下推进,并由梯子登上城市。但登城的明军,在日寇长枪和铁炮的战斗中,阵脚松动,并没有建立稳定的阵地。
[img]681712[/img]
日军火枪手
为了防止溃军,李如松拔刀在前线指挥。在此期间,战马被日寇的铁炮杀死,但李如松仍在前线指挥。在教练的鼓励下,明军开始舍生忘死的猛攻,日本海盗逐渐无法支撑。在平壤南部,战争是不可抗拒的。其中一位明军将领特别引人注目。这个人是浙江余姚的名人罗尚志。
[img]681713[/img]
骆尚志
据说罗尚志是唐代诗人,被誉为“初唐四杰”的罗宾王后人。他的父亲罗松是定海卫右所的百户,罗尚志继承了父亲的职务。罗尚志从小学习武术,善于战斗,体力很强。他在军队里被称为“罗千斤”(称赞他举千斤的能力)。罗尚志入朝时,担任神机营左参将。他手下有600名步兵,其中大部分来自南方的浙江军队。受戚家军的影响,当时浙江军队的战术和能力都是步兵的领导者。浙军不怕敌人的“铁炮”射击,用手中的鸟枪反击敌人。这时,城南战争已经处于白热化阶段,身受重伤的日本海盗也冲上来,抱起登城的明军,摔下城墙,玉石俱焚。
[img]681714' />
明军将领
明军的进攻受阻,杀红眼的罗尚志手持长戟,爬上了梯子。日寇看见罗尚志顶盔甲,直到这个人身份特殊,便用弓箭火枪攒射集火。罗尚志的脚被日本海盗扔的巨石击中,鲜血淋漓。然而,罗尚志舍生忘死。跳上城头后,他挥舞着长戟平砍,杀死了日本海盗的鸡和狗。明军士气高涨,很快就打破了球门。前来助战,但怕死前的朝鲜军队看到罗尚志和南军奋力拼搏的英姿,非常敬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后,朝鲜编练新军时,也邀请罗尚志按照明军南军的战术和戚家军阵,练习新军,这是后话。
[img]681715' />
日本大名
吴唯忠浴血牡丹峰和罗尚志死战含球门,都展现了明军南军步兵的勇敢。但遗憾的是,此时明军内部出现了派系纠纷。辽东军教练李如松偏袒北军,压制南军成绩。李如松把破城的首功记在杨元和李如柏身上。罗尚志只获得了赏银202,当初同意明军攻城时,李如松下令不要割掉日寇的首级,计算军功。然而,当南方军队忘记了他们的生命时,北方军队抓住机会切断了日本海盗的首要贡献。结果,在平壤战争中,南方军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损失惨重,但没有获得多少敌人的首要计算军事成就,也没有给予多少奖励。
[img]681716' />
明军火枪手
这让许多南方将军表示不满。出生在戚继光旧部的王必迪曾当面问李如松教练,奖惩不公,称他“不聪明、不相信、不公正”。李如松不仅没有报复王必迪,还拿出“都督司令”的官职和银子安慰王必迪。罗尚志受了重伤,不在乎不公平的待遇,也没有参加下一次军事行动。
[img]681717' />
日本军队
王京汉城收复后,罗尚志一直在这里养伤,并与李朝鲜大臣刘成龙交好。朝鲜军队钦佩南方军队的表现,崇拜罗尚志作为客人,罗尚志谦逊,与傲慢的李如松等北方将军形成鲜明对比。为了训练朝鲜新军,防备日本侵略者,骆尚志将戚家军的鸳鸯阵和战术传递给朝鲜新军,并从军队中挑选教官,帮助朝鲜训练军队。还将中国传统武艺和适合抗日作战的武器全部传递给朝鲜。
这些东西都受到朝鲜国王的重视,绘画成《武术地图通志》在世界上流传。现在,我国许多失传的武术技巧和战术都被详细保留在韩国的花郎道、弓道等运动形式中。罗尚志在朝鲜驻军两年。后来,他带领军队回到中国,晋升为左军都督府都督。
如何评价罗尚志?罗尚志对朝鲜的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