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台王漳州海澄县人颜思齐(1589-1625年)。天性豪爽,勇敢疏财,身材魁梧,武功精湛。在台湾省发展史上,颜思齐率先横跨台湾省海峡,吸引泉漳移民,对台湾省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拓垦,因此被尊为开台王、第一个开拓台湾省的先锋。《台湾通史》是台湾历史人物的传记,以思齐为首。CCTV-9
2016年,纪录频道播出了专题纪录片《开台王颜思齐》。
[img]680647' />
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思齐被宦官欺负,怒杀仆人,逃往日本,以裁缝为业,从事中日海上贸易(其实是海盗)。几年后,他的积蓄变得越来越富有。与此同时,思齐经常去长崎贸易的泉州晋江船主杨天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遇到了一群在日本从事海外冒险的闽南志士。日本平户当局任命他为甲螺(头目),因为他广泛成为英雄和著名人士。
明日启四年(1624年),思齐等人因对日本德川幕府的统治不满,密谋起事造反,参与日本人民的反抗斗争。农历六月十五日,颜思齐与杨天生、陈中纪(漳州海澄人)、郑芝龙(泉州南安人)等28人拜盟为兄弟,立下誓言:生不同日,死必同时。众推思齐为盟主。不幸事泄,幕府派兵搜捕,思齐带领众仓分十三艘船出逃。到九州西海岸的外岛洲仔尾,陈忠纪建议:我闻疏球是海上荒岛,势控东南,地肥饶可霸,现在先取其地,再侵略四方,扶余之业也可以成功。
八月二十三日,思齐带领船队进入海湾,在笨港(今台湾北港)靠岸。思齐见岛上地肥水美,大片荒野未辟,决心在此开拓疆域,干一番事业。乃率聚伐木辟土,筑寮寨。是时候,土番认为外敌入侵,聚族入侵。思齐遗人安抚,商定疆界,互不侵扰。在笨港东南岸的平野(今新港),思齐规划修建井字型营寨,中间是大高台,使其成为组织指挥垦荒的中心。与此同时,派杨天生率船队前往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后计3000多人。
[img]680648[/img]
颜思齐将垦民分为十个村庄,分发给银、牛、农具等,开始了台湾省最早的大规模开垦活动。复垦需要资金投入。颜思齐选择了一批有航海经验的漳州和泉州人,利用原有的13艘大船与大陆进行海上贸易;同时,组织海上捕鱼和岛上捕猎,发展山海经济,解决移民生产生活的物质需求。
社会评价
颜思齐是个传奇人物,他的死也充满了传奇。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思齐和部众到诸罗山狩猎,暴饮暴食,不幸感冒。几天后,竞一病不起,英年早逝,年仅37岁。临终时,他召唤大家告诉他:与公等共事二年,本期创造功业,扬中国名声。今壮志未遂,中道早逝,公等其继。颜思齐故后,众推郑芝龙为盟主,继续拓垦大业。
百姓信仰
颜思齐安葬在今天台湾省嘉义县水上乡与中埔乡交界处的尖山山顶,墓地依然存在。颜思齐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在台湾省发展史上写下了灿烂而美丽的历史页面。他的开场表现,被后人世代铭记。为了表达对这位开台英雄的敬仰,人们在云林县北港建造了一座建筑颜思齐先生开发了台湾登陆纪念碑;在嘉义县新港乡母祖宫前修建思齐阁和怀笨楼。高达五层的思齐阁,金碧辉煌,游客众多。在母祖宫,颜思齐建筑营寨的蓝图依然珍藏,供人凭吊。
颜思齐的简介:他被尊为开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