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国强兵”战略的指导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继续增加军事投入,明治初年将国家收入的四分之一用于“强兵”。日本于1874年出兵台湾省,清政府支付50万两白银后,日本撤军。尽管“征韩论”一时处于劣势,但日本从未放松过对朝鲜半岛的关注和争夺。在明治维新海外雄飞猛进的过程中,日本一直在努力模仿西方模式构建东亚秩序。1876年,日本迫使清政府承认,朝鲜是“保持与日本平等的独立国家”,努力建设以日本为核心的东亚新秩序,日本成为亚洲新的领先国家。
19世纪中叶以后,俄罗斯通过各种条约夺取了清朝的大片领土,但仍在觊觎朝鲜半岛势力的扩张。为了防止俄罗斯占领东亚朝鲜半岛,英国于1885年4月出兵占领了朝鲜半岛南端济州海峡的巨文岛。朝鲜半岛引发的争端随时可能扩展为区域战争。然而,此时中日天津条约的签署暂停了战争的爆发。
[img]678873[/img]
中日天津条约
在签署《天津条约》之前的3月16日,日本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福泽甲吉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脱亚论》,对日本影响很大、遥远、深远。福泽诏吉在《脱亚论》一文中明确解释说,“今天的计划不能再犹豫等待邻国文明共同兴亚,最好脱离其伍,与西方文明共同进退。支那朝鲜的方法...根据西方人的治疗方法。“按照这个逻辑摆脱“恶邻”的最好办法就是按照“西方人对待”的方式来处理,也就是说,战争是实现这种方式的最好方式,日本东方的近邻——中国和朝鲜遵循弱肉强食的西方标准。
[img]678874[/img]
福泽谕吉
在签署《天津条约》时,李鸿章对朝鲜采取了积极措施,将朝鲜海关事务委托给美国人(H·T·Merill),袁世凯任命果断处理“甲申政变”,取代陈树棠为新驻朝鲜通商委员,管理朝鲜事务。此时(1886年7月),中俄正在就边界问题召开勘界会议。李鸿章派丁汝昌和琅威理率“定远”、“镇远”等六艘军舰“从胶州回烟台装煤,也就是...去朝鲜釜山..........................................................8月7日,丁汝昌带“定远”、8月9日,丁汝昌率船前往日本长崎,因需要补充燃料和维修。“长崎事件”发生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
[img]678875[/img]
袁世凯
长崎事件是无意发生还是故意挑衅? 事件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