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东周初叫“春秋”而不是“冬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img]678091' />
(孔子像)
第一,“春秋”一词来自孔子修订的史书《春秋》。
这本史书记录了东周时期,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14年(公元前481年),共有242年的各种重大事件。这一时期与历史上确定的东周初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大致一致,所以东周初期称为春秋时期。
然而,鲁国的《春秋》实际上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历史。虽然它也涉及到其他诸侯国,但它并不完美。为什么它能代表整个东周早期的诸侯国历史?我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这本鲁国历史书《春秋》是由孔子编写的。当儒家思想从汉代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时,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大师,他修订的历史书当然也有很高的地位,成为儒家思想也是整个国家的经典之一。因此,鲁国历史书的名称,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也可以说过去。
二是鲁国在周朝诸侯国中具有特殊地位。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虽然鲁国面积小(最早的方圆只有100英里),但它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负责“周礼”,即执礼。在周朝,“周礼”是所有诸侯国都必须尊重的最高标准。因此,“执礼”的鲁国非常高贵。由于鲁国有如此特殊的地位,可以说鲁国的历史代表了东周早期的历史。以鲁国的历史书名命名东周早期的历史也是可以说的。
[img]678092[/img]
(司马迁剧照)
第二,“春秋”是代表年的时间概念,“冬夏”不是。
也有人可能会问,即使东周初的命名是基于鲁国的史书《春秋》,为什么鲁国的史书要以“春秋”而不是“冬夏”命名?
这主要是在古代的时间概念中,春天是萌芽的季节,秋天是衰落的季节。换句话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从春天到秋天,然后从秋天到春天,这是植被和植物生命的循环,这有时间的概念。“冬夏”没有这种典型的意义,显然不足以表达时间的概念。
在司马迁写《史记》之前,古代史书主要是编年体,相当于一年的大事记(《史记》用的是纪传体)。今年的大事记是以年为单位的。因此,更适合将这一时期命名为“春秋”。
[img]678093[/img]
(三家分晋)
@ “春秋”一词可以概括东周早期的时代特征。
自东周以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诸侯们开始不听周天子的话,不遵守“周礼”。与此同时,这些大王子依靠自己的力量,任意攻击和合并其他弱小的王子,吞下和分割小王子的土地,摧毁小王子。与此同时,这些大王子在中国也会分裂,如韩、赵、魏三家分为晋。
换句话说,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一些诸侯变得越来越大,蓬勃发展;一些诸侯变小,被其他诸侯摧毁。这一特征与春秋两季的一切情况自然相似。因此,将“春秋”命名为中国历史发展时期是非常恰当的。
为什么历史上东周前期叫[春秋]?具体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