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农业
在经济方面,陈朝各代封建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越南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发展农业必须重视水利建设。因此,陈朝在各种道路上大力修建河堤,从河源到海岸修建河堤,挖掘沟渠,防止河水泛滥,破坏农田,从而获得排泄和灌溉的好处,从而保证水稻在旱涝中的收获。1255年,陈圣宗专门设立了河堤正副使官员,负责河堤的修建和修复。“岁以农缝,督军筑堤、挖沟渠,防水旱”。1338年,陈裕宗建议农司、屯田使发展农业。
为了扩大耕地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增加皇室和宗族的收入,陈允许皇室和宗族像国家一样开垦荒地,建立庄园。1266年,陈允许王子、公主、女婿和皇帝,召集无地流民为奴隶,在沿海地区开垦荒地,建立田地。因此,在肥沃的红河三角洲建立了许多田地。越南“王候有庄”。陈朝管理着各种田地的副使。
实行屯田
从陈朝开始,越南正式实行“屯田”制度。1344年,陈裕宗劝农司,设正副屯田使,专门招人开荒。这种耕地复垦扩大了耕地面积,加强了农业生产,使屯田成为越南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屯田的耕作者实际上是国家的农奴或罪奴,以及大量的战俘,他们必须向国家支付全部或大部分收成。因此,垦荒对越南封建社会的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img]677360' />
买卖土地
在陈朝的统治下,越南农村公社成员发生了重大变化,
他们已经成为向封建国家缴纳租赁税、劳动和兵役的主要承担者。据越南历史记载,1242年,陈太宗曾规定,凡有田地的人,必须缴纳小米税,一两亩,三四亩,五亩以上。田租一亩,小米100公斤。没有田地的人是免费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到陈朝买卖土地已经很普遍了,甚至把“官田”卖给了人民作为私田。1254年,陈太宗“卖官田,许人卖私,一亩钱五强(贯)”。这时,由于贫富分化,农村公社出现了私田。随着私有土地的发展,村社的土地所有权日益瓦解,封建地主阶级日益增长。
商业手工业
陈朝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发展。1230年,北京升龙城分为61个车间,设立评估泊位,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它基本上仍处于自然经济条件下,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仍受到极大的限制。
由于自然灾害和剥削的加剧,饥荒经常发生在越南各地。因此,陈朝统治者模仿中国封建王朝的“常平仓”,并在各行各业建立“水库”,储存田地租金,以救饥民”。
民族文化
陈朝统治时期,越南的民族文化有了新的发展。越南人用“喃喃”写的作品很受欢迎。13世纪以前,越南唯一通用的是汉字,官方文件、书籍、诗歌和文章都是用汉字写的。越人为了方便写汉字而创作了“喃喃”或“喃喃”。之后,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李朝(1009)~1225)使用喃字书写已开始流行到陈朝(1225)~1400)进入盛行时期,喃喃地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img]677361[/img]
所谓“喃喃”字或“喃喃”是指“南方文字”,它是模仿汉字创造的,借用汉字的结构,借用汉字的声音、意义、假借等形式来表达越南语言。比如汉语:“有三年读书时间”一句话,喃喃地写“固读册”。14世纪,越南出现了一些用喃字书写的中国文学作品。朱文贞作《国语诗集》。韩泉善的国语诗赋,在他的《披砂集》中也有许多国语诗。
窃窃私语的流行是越南民族意识增强的体现。越南陈朝的封建民族意识已经很强了,陈艺宗(陈,1370)~1372年,甚至在1374年,“诏诸军民不得服北人(中国人)的衣服,并有效占领(占婆)、牢(老挝)诸国语。这种狭隘的封建民族意识已经发展到排斥外来文化的程度。
编纂史书
史学方面, 陈朝也开创了模仿中国封建王朝编纂自己历史书的先例。
陈太宗(1225~1258)任命翰林学院学士兼国立学院院长李文秀为史官,从赵陀(公元前207年)编撰~前111年,李昭皇(1224)~1225)千多年的历史。《大越史记》30卷于圣宗绍隆十五年(1272年)完成,是越南第一部用汉语编纂的正史。之后又修好了,最后在1479年后黎朝由吴士连编纂成《大越史记全书》,共15卷,流传至今。
陈朝的经济文化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发展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