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顾恺之是什么样的人?顾恺之痴迷风流

顾恺之(348-409年),东晋画家,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享有崇高地位。东晋太傅谢安认为顾恺之的画是“有来有未有”,张彦远说:“自古以来,画家以顾生之迹自然绝伦,评论家不敢一二。“南朝谢赫说,顾恺之的“无意中,声过其实”引起了后人的谴责。比谢赫晚一点的姚最骂他愤怒的话(“于邑”)(《历代名画》)。

顾凯之对中国画史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他以大量的绘画作为中国人物画奠定了独特的线条艺术。他的笔法特点是“紧张连绵,循环超级突然”(张彦远)。它赋予人物精致优雅的描写风格,这就是后人所谓的“高古丝画”(又称“春蚕吐丝画”);第二,他以明确坚实的理论主导其创作实践,在提出的“生动写照”、“美妙思考”、“以形写神”等命题下,为中国绘画树立了注重精神兴趣、崇尚风格境界的艺术精神。以谢赫提出的中国画史为最高原则的“魅力生动”,以顾恺之的“生动”观念为基础。

从历史影响来看,顾恺之对中国绘画的精神影响大于技术。“顾公运思精微,襟灵不可预测,虽寄书写墨,其神气飘然,在烟霄之上,不能在图画间求。象人之美,张(僧瑶)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亡方,以顾为最。(《历代名画记》)张所谓的“神妙亡方”,是指顾恺之对人物精神的表现(“生动”)达到了极高的精彩,至于无法跟随的境界。

随着顾恺之绘画的传说,都是与“生动”有关的故事。他画人物,多年不画眼睛(“不点眼睛”)。他的理由是画人物的根本目的是“生动”。眼睛是生动的关键,不容易写。与眼睛相比,身体并不那么重要。为了“生动”,顾恺之还故意改变人物的面貌。他画了魏晋名士裴楷,在脸颊上加了三根毛来表现裴的“帅”。西晋名士谢坤,慕从竹林七贤,任性放达,挑逗邻家之女,被他打断了两颗牙齿。谢坤以“纵意山谷”自负,顾恺之将他画在岩石中间,称“此子宜置山谷”。荆州刺史殷仲堪一只眼睛瞎了,顾恺之想为他画像,被拒绝了。顾恺之劝尹,我先把你的眼睛画得明亮有神,然后用飞白扫去,形成“轻云遮月”的效果,尹就答应了(见《世说新语》)。“迁想妙得”确实是顾恺之绘画的真正精神和伟大创作。

关于顾恺之绘画生动的力量,有两个神奇的故事。首先,顾凯之曾经喜欢隔壁的女孩,“挑选”,他把女孩的肖像画在墙上,针钉在肖像的心脏,导致女孩伤害心痛,“凯”,女孩服从,他悄悄取下针,女孩的心痛没有治愈和治愈(金书,顾凯)。其次,建康(今南京)修建瓦官寺,富人认捐只有10万,贫穷的顾凯认捐百万。大家都怀疑他兑现的可能性。然而,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瓦官寺北殿画了一幅《维摩盘》的画像。画完点睛之笔,他让寺僧发出公告:观众第一天请施10万,第二天请施5万,第三天随意施舍。“及开户,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历代名画记)。

顾恺之生活在东晋末年,这不仅是一个皇室败弱、士族争霸、社会生活极度不稳定的时代,也是玄学风行、朝野以清谈为贵的时代。现代学者汤用彤说:“按玄者玄远。宅心玄远,则重神理而遗。神形分离本玄学的立足点。阮籍(魏晋玄学论稿)说:“斯域徒寄身躯,何精神可察。“(《答复义书》)这种形神尖锐对立的观念,为魏晋名人的个性解放和行为释放提供了思想前提。在绘画艺术中实现玄学精神,就是追求超越有限的身体,表达无限的精神。魏晋名士季康曾有一首诗:“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顾恺之特别推崇这首诗,专门为之作画,并赋诗说:“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顾恺之的生动观念,应该从流行的玄学思想中得到启发。

然而,如果我们坚持形神分离,即玄学祖师王毕所倡导的“得像忘言,得意忘象”,那么“象”最终应该被抛弃。顾恺之说:“以形写神而空其实是对的,荃(苍)生之用乖,生之趋失去。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认为,“生动”不能脱离“实对”,即精神表现不能脱离真实描述。作为中国画的一代大师,顾凯之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充分发挥形而上学的精神,不是抛弃形象,而是以精神表达为绘画宗旨——“生动写照”,非常自觉地将形象作为传达情感的工具——“以形写神”,在形象的选择、变化和组合中实现了情感表达的高度自由——“思考”。

[img]677070[/img]

史传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说到顾恺之的“痴绝”,有人不得不提到,他就是桓玄(369-404年)。顾恺之相信小术(灵应术),桓玄曾拿一片柳叶告诉顾恺之,这是蝉作为遮身的叶子,人用它就能隐形。顾恺之听了桓玄的话,高兴地用这片柳叶隐身,桓玄乘机在他头上撒尿,他不以为怪,相信是自己隐身,桓玄没看见。顾恺之曾封存一盒自己非常珍惜的画,并将其放在桓玄处。桓玄私下打开盒子,偷了所有的画,把盒子封起来。顾恺之索还画的时候,拿到一个空盒子,桓玄说自己从来没有打开过盒子,顾恺之相信桓言,并解释说:“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也是人之登仙。“(《晋书·顾恺之传》)桓玄对顾恺之的侮辱和盗窃,明眼人一眼就知道,而顾对桓的信任,实在是痴迷。

《晋书》称桓玄为“性贪鄙、好奇”、“信悦奉承、叛逆”、“常负其才,以雄豪自处,众咸恐惧”。自负的桓玄终于走上了叛逆篡位的道路。为了实现篡位的野心,他甚至强迫联盟将军尹仲堪。然而,他被刘裕义军打败了80天,然后在逃往益州(今天的四川)的路上被杀。尹仲堪的儿子尹建生吃了他的肉。桓玄是东晋盖世的枭雄,他靠才贪霸,不可一世,死时只有36岁。21岁的顾恺之,比桓玄晚去世5年,“62岁卒于官所”,在东晋那个生命飘忽的时代,实际上是寿终正宿。苏东坡曾在一首题画诗中评论桓玄盗夺取顾恺之存画。苏诗说:“巧偷豪夺古来有,笑谁如痴虎头。桓玄以其悍将雄才,偷画篡国,身败名裂,其得失,终不堪于顾恺之一的痴笑。

桓玄被史传称为“大司马桓温的恶子”,顾恺之被后人视为画坛神明。桓温非常欣赏和重视凯之的才华,招募他参军(今天的参谋),待他“非常亲密”。桓温曾说过:“恺之体中痴狡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晋书·顾恺之传》)这种“半痴”是一种自然而自由的人生智慧,是一种无忧无虑的平静,是一种超得失的自由——用庄子的话来说,是一种“与物为春”的逍遥精神。玄学精神,探索其积极而深刻的意义,是对生活自由和超越感情的追求。“痴绝”是顾恺之从玄学精神中发挥出来的超越自由的人生智慧。这是普通人不知道的智慧,所以被称为“痴呆”。顾恺之得这智慧,其画神逸,其人通达。魏晋风流,得其神髓的人,绝不是雄强自负的桓玄代,而是超越自由的顾恺之人。


顾恺之是什么样的人?顾恺之痴迷风流顾恺之是什么样的人?顾恺之痴迷风流

,,,,,,,,

  • 春秋战国的主要诸侯国有哪些?
  • 主要诸侯国资料表国名起讫年代亡于何国姓氏秦国前10世纪-前206年汉朝嬴姓秦氏楚国前1042年—前223年秦国芈姓熊氏田齐前386年—...

  • 张轨简介 晋武帝时期任凉州牧的张轨生平
  • 张轨(255年-314年),字,安定乌氏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晋朝时任凉州牧,是前凉政权的实质性建立者。张傲和张茂都...

  • 刘聪简介 十六国时期,汉朝国君昭武皇帝刘聪生平
  • 刘聪(?-318年8月31日,字玄明,新兴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名赵,史称前赵)国君。汉光文帝刘渊第四...

  • 宋武帝刘裕进行了几次北伐?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 刘裕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建立者,历史上的宋国共有三个,一是微子启在殷商灭亡后建立的宋国。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刘裕创立的...

  • 王戎简介 西晋时期名人[竹林七贤]王戎的生活
  • 王戎(234-305年),字俊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王荣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

  • 山涛简介 西晋名人[竹林七贤]山涛生平
  • 山涛(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五指西)人。西晋时期的名人、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早逝,贫穷的家庭。好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