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有在丁朝时期「大平兴宝」(钱币上的「大」即「太」),其形状可分为两类:
一种是「大平兴宝」光背钱。钱面上的「大平兴宝」四字对读,书法介于楷隶之间,钱径约23.5毫米,厚约1毫米,重约2.2克。这种背钱每个都不一样,有大字大钱,小字大钱,有的字迹精细,有的粗壮。
另一种是「大平兴宝」背「丁」字钱,这类占大多数。「丁」这个词用来记住当时君主的姓氏,它的位置因泰铢而异。「背穿上丁」、「背穿下丁」、「穿背反丁」等等。
「大平兴宝」制作粗糙,但风格简单,与中国五代硬币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表明越南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然而,它也有原创的东西,也就是钱「大平兴宝」四字不同于10世纪前中国常见的四字「通宝」、「元宝」和「重宝」,它有祝福国家繁荣昌盛,万世太平的意义。
[img]677755[/img]
「大平兴宝」铸造期约为970年至977年(丁朝太平元年至八年)。此后,丁朝内斗不断,社会动荡不断,铸钱逐渐减少,甚至最终停铸。@ 虽然丁朝开始铸造「大平兴宝」但其流通范围仅限于当时越南北部地区,即当时丁朝所辖的领土,中国唐宋铸造的硬币仍是丁朝的主要流通货币,「大平兴宝」仅作为补充。
丁朝时期与中国宋朝密切相关。972年,丁先皇派长子南越王丁琏到宋代访问,以示通过。关于此举,根据越南历史学家陈仲金的分析,认为是因为宋朝派兵攻打南汉(在今天的华南地区,也就是越南丁朝的北邻),丁先皇怕宋兵攻打,先遣宋通好,为以后的越南历任政府开创了“恪守对中国朝贡之礼”的先例。后来,丁朝和宋朝的使节相当频繁。973年,宋代遣使册封丁先皇为“交趾郡王”,封丁琏为“检校太师、静海军节度使、安南都护”。
975年秋,宋代派遣使者,授予丁琏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交趾郡王”,从此对宋朝事务“以连为主”。19976年,丁朝派遣使者到宋代表示感谢。1997年,丁朝派遣使者到宋朝,何宋太宗是皇帝。
[img]677756[/img]
丁朝南邻占城国,979年,在反叛丁朝的徐吴日庆的帮助下,出兵伐越。吴日庆是吴朝的王族,也是十二使君之一,割据一方,后来被丁部领击败。为了避免吴日庆的怨恨,丁部领把公主嫁给了他。然而,吴日庆一直在等待报复的机会。丁先皇死后,他引占了城兵进攻。占城军派出水军进攻,但途中遇到暴风雨,军船被摧毁,吴日庆和大批士兵溺水身亡,战争结束。
@ 丁朝与海外国家有贸易关系。据《大越史记全书》记载,976年春天,“海外商人进口方物”,反映了当时的外贸情况。
丁朝的经济发展如何?与宋朝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