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理论上是北半球最冷的一天。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翻过这一天后,太阳的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当它移动到北回归线时,理论上是北半球最热的一天,也就是夏至。
[img]676549[/img]
我们的古人很聪明,他们制定的“二十四节气”直到现在都很有用。@ 只记阳历不记阴历的朋友,请不要忘记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冬至,白天很短,天气很冷,@ 我们的祖先养成了吃暖和食物的习惯,如饺子、饺子、羊肉、狗肉等。
因为这一天是从寒冷到温暖的一天,古人认为它是阳气升起的一天,所以他们特别关注这一天,把它作为第一个“24个太阳术语”,朝廷将有几天的假期,举行许多庆祝活动,就像五一节和国庆节一样。
@ 冬至应该是一个非常节日的日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冬至人都沉浸在快乐的气氛中,这不是,京康羞耻的冬至(实际上是几年前),北宋军民生活非常悲惨,他们不快乐,京京被金兵像铁桶一样包围。
金军在靖康元年(1126年)8月发动了第二次攻宋之战。不到4个月,金军东路军完颜宗望(调离不)部打到汴京城下。这时,是11月23日。西路军完颜宗翰(粘罕)部也如火如荼地来到汴京。
面对狼似虎的金军,北宋官员吓坏了胆子,大部分主张求和,一部分主张逃跑,只有少数主张抗日战争。
姚家的姚友仲建议宋钦宗坚决抗日战争,利用颜宗望立足不稳,进行打击,首先挫败敌人的精神,稳定汴京军民坚守待援之心。
但宋钦宗连守城都觉得腿软,怎么敢主动攻击金军呢?姚友仲的建议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之后,颜宗望军对汴京进行了试探性进攻,被宋军击退。
10天后,也就是11月初三(今年有闰月),按照阳历计算,这一天是12月17日。严宗翰也成功击败汴京,成功与严宗望军会面。10多万军队包围了汴京,宋军完全失去了主动出击的能力。
此时,离冬至日(12月21日至23日,具体哪一天不容易计算,称这三天为冬至期)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
这时,宋钦宗想起了之前被降职到贵州(今重庆奉节)的抗日战争中坚——李纲。于是他立即下令招回李纲(李纲到了之前,汴京就摔倒了),动员汴京的禁军和秦王军(南道总管张叔叔夜)、民兵誓死保卫首都。
[img]676550[/img]
严宗翰一来,金军就加强了对汴京的攻势。这时,正值隆冬,北方人更耐寒。他们大多有皮衣、皮甲和皮手套,而宋军只有棉衣和盔甲。站在寒风凛冽的城墙上,他们瑟瑟发抖。
幸运的是,北宋最后一位凶猛的将军姚友仲、王宗等带领下属精锐守住了汴京最好的三座城门——善利门、宣化门和通津门。
面对攻城装备先进的金军,姚友仲甚至带领死士城出战,出其不意地掩杀了金军的工程兵,打击了金军攻城的火焰。
直到冬至前一天晚上(12月22日),宋军仍在与金军进行激烈的肉搏战。你说,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有心情去过冬至?
在冬至(12月24日)后的三天里,汴京下了大雪,士兵们受不了寒冷。宋钦宗、王子、大臣和后宫妃子亲自前往城门,为士兵们欢呼,并送去了皇家膳食和棉衣。也许,这是这个最冷的冬至中唯一的温暖!
北宋军民最冷的冬至:靖康之耻那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