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独特的骨锤有多厉害?所谓战无不胜

在现代口语中,骨朵可能更多地与花蕾联系在一起。在古代,这个词指的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打击武器。当然,它的起源应该从前秦时期开始。商周结束后,除了石棍头,中原北部的打击杂兵还出现了青铜棍头,比石棍头更精致。例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青铜棒头是中间有孔的扁圆体。其中表面有稀疏的瘤状小乳突,有的表面有12个螺旋状小乳突,或12个刺藜锥形角。

[img]676431[/img]

新石器时代北方出土的石棒头是骨多锤头的前身

[img]676432[/img]

青铜多瘤骨朵出土于内蒙古东部,直径约5厘米,重约0.2公斤

[img]676433[/img]

汉代匈奴人留下的各种铜骨

这种青铜棒头坚硬耐用,不仅用于狩猎,还用作战斗中的破甲或抛击武器。特别是放射性凸齿的铜棒头可以增强战斗时的杀伤力。除了青铜和铜棒头,还有铁。由于铁容易生锈,大多数铁实物不容易保存。

直径4厘米、重82克的汉代青铜骨朵

汉代青铜骨朵宽5.8厘米,厚2.6厘米,重229克

[img]676434[/img]

汉代青铜骨朵直径5.6厘米,重245克

随着中原进入北方草原的铜铁冶炼技术的提高,北方游牧民族冷兵器的演变和发展受到了刺激。特别是在辽朝,国家和社会制度的建立增加了这些武器的礼仪性能。除了作为狩猎工具和武器,它还演变成了一种礼仪工具。辽国士兵手中最常见的铁棒头被宋人误称为“骨头”,因此得名。

[img]676435[/img]

北宋兵书《武经总要》•据器图记载,骨朵本名为胍胗〔gua
zhun瓜谆谆〕,它的形状像大腹部,像胍一样大。后来,人们把它误读为骨朵。书中记载的产品有两种:刺藜骨朵和蒜骨朵。头部由铁制成,类似于带刺的刺藜和多瓣蒜,因此有其名称。

[img]676436[/img]

辽代古墓壁画中的契丹武士手持骨朵形象

宋金后,骨朵的形状和用途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作为武器用具。也就是说,“汉朝以敌汉军”的原始武器是“蓟、蒜头”。在辽代,这种带柄的圆首击器骨朵被用作常备武器,从《辽史》•从兵卫志和辽人古墓壁画中可以看出,手持沙袋骨朵的契丹武士经常被发现。元朝时期,骨头继续被用作蒙古人常用的武器。元成宗是“铁木耳之孙巴白耳,也是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巴白耳战士使用的武器是最值得注意的,是夏西帕耳的瓜锤。”

[img]676437[/img]

青铜瓜锤

第二,作为卤薄仪仗仪器。这种带柄圆首击器,如宋代皇帝出行,也有持擎骨朵的禁卫随驾。辽金时期,骨朵多作军战。从辽人古墓壁画来看,契丹武士不仅佩戴刀箭武器,还手持蒜头和骨头;文官手持沙袋(圆形)骨朵。金代皇帝、皇后、公主出行时,有近侍从手持骨朵、肩荷骨朵仪仗护卫。元代也是如此。明清时期,骨朵几乎完全变成了卤薄仪仗中的器具。

[img]676438[/img]

在明代的《出警入狱图》中,作为仪仗锤

第三,作为杖击类刑具,这在契丹人中更为常见。《辽史•《刑法志》记载,其制刑范围有四种:死亡、流动、徒弟和流动...棍子从50到300不等,棍子50以上的由沙袋决定;还有木剑、大棒、铁骨朵的方法。木剑,大棒数三,从十五到三十;铁骨朵数,或五,或七。这足以说明铁骨朵已经成为辽代法制刑具之一。根据史稿《焚椒录》记载,当辽道宗皇帝宣懿皇后的诬告构成时,上(辽道宗)怒不可遏。因为铁骨朵击后,后几次死亡...从上面可以看出,上级统治阶级犯罪也需要用铁骨朵打击和惩罚。此外,这种骨朵作为刑具的真实画面也可以在辽人古墓壁画中看到。

[img]676439[/img]

山东诸城汉墓画像石刻画《泡厨图》锤杀牛畜画面(下)

第四,作为杀牲畜的工具。山东省诸城汉墓画像石刻画中有一幅水泡厨房画。这幅画是一个人踩着牛的鼻索,双手拿着一把短柄圆锤,对准牛的额头,用力挥动;牛后面有人用力拉着绑在牛前蹄上的绳子,旁边放着一把、切割和一个大盆。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个水泡丁想把牛打昏,然后用刀刺进牛身的关键部位,放血杀死它。

纵观这根棍子头到骨头的发展背景,它从实用性发展到礼仪性,骨头的第一端逐渐从大到小,藜麦状凸齿逐渐变得温和,演变成瓜棱或蒜状,带乳钉的器首也变成了温和的球状体,变成了金瓜锤或卧瓜。质地也从石头发展成铜、铁、根等。明朝以后,骨朵的锤击性能完全消失,使用皇家礼仪器具。这种仪仗用具在清朝早期继续使用,直到清朝晚期才使用。因此,这一打击,仪仗具终于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独特的骨锤有多厉害?所谓战无不胜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独特的骨锤有多厉害?所谓战无不胜

,,,,,

  • 谁是脱列哥? 乃马真后脱列哥的简介和怎么死?
  • 乃马真后脱列哥的介绍以及他是怎么死的?昭慈皇后(12世纪-1246年),也翻译了多列格捏,姓乃马真,又称乃马真后,是元太宗窝阔...

  • 伯颜简介 蒙古八邻人元朝大将伯颜生平介绍
  • 伯颜简介:伯颜(Bayan,蒙古八邻部人于1236年至1295年)。元朝将军。曾祖述律哥图,祖阿刺从成吉思汗作战有功,被授予八邻部...

  • 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为何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蒙古国的确是个能征善战的国家,它仅凭借着100多万的人口和十多万人的军队竟战胜了拥有几千万人口及数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

  • 揭示蒙古历史上的姐弟恋:无冕女王嫁给了一个7岁的丈夫
  • 与被称为诗书礼仪之邦的中原地区不同,北方游牧民族一直倡导强者为王的丛林法则。女人和金钱玉丝都是男人的战利品,谁赢了就...

  • 蒙古名将蒙力克:最初追随成吉思汗的股肱之臣
  • 蒙力克,又作明里也赤哥,蒙古晃豁塔歹氏人,察剌合之子。铁木真(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托孤人之一,并从特薛禅家接回铁木真。...

  • 蒙古远征时的秘密武器:穿丝绸内衣减少中箭伤害
  • 在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之前,一股来自蒙古草原的旋风席卷了旧大陆。蒙古帝国惊人地占据了当时人类所知世界的三分之二,但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