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璋开创王朝、朱棣立下盛世相比,中间的建文皇帝朱允文有点渺小。在漫长的历史中,他似乎没有留下太多杰出的成就。
对朱云文最大的讨论实际上是,在他被皇帝击败后,他在人群中消失的下落是未知的。但在朱云文执政的短短四年里,他做了很多事情。此外,即使在今天看来,许多事情也不是完全毫无价值的。
与祖父朱元璋的霸道不同,朱云文是一个温柔、聪明、快速学习的人,具有年轻人的热情、活力和活力。他没有经历过战场上的战斗。他从小就住在皇宫里,接受儒家文化的学习。当时有才华的几位老师都是大儒。@ 朱允炆对儒家有更多的感情。
在他心目中,武将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至于宦官,是严厉打击的范围。然而,在朱元璋时期,文官的地位并不高。朱元璋建国后,以“洪武”为年号,崇尚武力。
[img]675134[/img]
朱元璋时期,武将级别最高的都督是正一品的官职,而文官级别最高的六部尚书只是正二品。而且《大明律》明确规定,文官不能封功侯。这就是为什么刘伯温只获得了真诚伯的称号。然而,有许多武将英雄可以被封为王拜侯。
为了提高公务员的地位,朱云文选择了重组和改变朱元璋时期的制度。即位亲政后不久,朱云文开始提高公务员的地位。六部尚书的官阶直接从正品和二品提升为一品。
[img]675135[/img]
公务员的整体地位也开始提高。许多公务员开始被纳入皇帝的智库。这种做法最直接的优点是改变了朱元璋时期公务员压抑的环境。但与此同时,它也降低了将军的地位。事实上,这对后来的诸侯削减是有害的。
然而,在公务员智库的影响下,以及朱云文本人对儒家思想的渴望。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制定了许多政策。这些政策也有优缺点。一些更好的政策,比如给老年人每年的米饭、肉、衣服和被子。如果它是孤独和虚弱的,它将由政府收养。
同时,重视农业桑树,建立学校,开放科举考试,加强儒家教育,调查官员,支持贫困灾民,鼓励忠诚和孝道,埋葬无人接受的骨头,减少田间租金。此外,当时还规定,寺庙只有5亩,多余的田地必须归还给人民。
这些政策无疑对人民有利。朱元璋时期,法律过于严格,朱云文和周围的文官也做了很多纠正。一些不公正、虚假和错误的案件也得到了纠正。@ 从儒家的角度来看,朱允炆是个好皇帝。
[img]675136[/img]
然而,如果这些政策仍然更加务实。其他一些政策完全不受约束。对于儒家官员来说,周朝一直是最好的理想国家。在那个时代,“世界大同”可以实施。当然,如果我们想实现这一理想,那就是恢复周朝的制度。
因此,周朝使用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度”被朱云文的智囊大臣方孝茹搬走,并被建文帝采用。此外,根据《周礼》,官员和皇帝侍从的头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img]675137[/img]
除了这些政策,儒家文臣最重要的是提高皇帝的权力。让皇帝信任的文官掌权,打压宦官、将军和各种藩王。朱元璋设立藩王的初衷是借用藩王保卫朱家世界。在朱元璋看来,他的人当然可以信任他。
然而,朱云文并不这么认为。这些自己的人现在已经成为皇帝最大的威胁。虽然朱元璋设立的20多个藩王只询问当地事务,但他们有权指挥当地军队。此外,这些藩王还直接管辖着3000至数万人的军队。即使朝廷军队通过藩王封地,也必须得到藩王的同意。
[img]675138[/img]
然而,削减诸侯是困难的。朱云文和其他人也知道这种困难。他们为此做了很多工作。限制诸侯的权力,逮捕、流放、软禁,甚至强迫诸侯自杀。采取了各种方法。也让那些诸侯的孩子们接受儒家教育。然而,建文皇帝仍然低估了削减诸侯的难度。尤其是对朱迪来说。
朱允炆的削藩原本是针对朱迪的。他做了很多准备,就是想不断削弱燕王的力量。然而,朱迪真的很难做到。他常年驻扎在边境,年轻时向老将学习战争。这是在战场上战斗的,不是建文帝身边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大臣所能比拟的。
朝廷没有能支撑大局的将军。建文帝的削藩成了平叛,最终以掌握全国财富、军队和人力的巨大优势惨败。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结局。也让建文帝在位四年的最后一章定格。
皇帝在朱允炆的四年生活中做了什么?除了削藩,还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