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中兴”是指同治在位期间(1862-1874年)维持清朝统治惯性的恢复阶段。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合作,太平天国崩溃(1864年),政治上出现了一个平静的时期,开始了洋务运动。
[img]674948[/img]
自然修复内部政治秩序。在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基础上,一些儒生和农民在官僚的带领下,收集武装力量,试图消灭太平天国的叛乱。内乱之后的经济调整。减少农村税收,鼓励耕作和分配粮食,安抚人民的抵抗。大兴科举考试增加了考试录取名额,以吸引人才,防止类似太平天国的出现,吸引更多人才维护清廷统治,客观上导致现代中国思想进一步腐败。同治皇帝,办洋务,主要在外交方面,与外国列强寻求共同合作。
[img]674949[/img]
中兴的主持大臣主要是易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他们在镇压和反抗人民和平定社会动乱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后来洋务运动的重要官员。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曾同治元年5月7日日记,详细介绍洋务,说:“欲求自强之道,始终以修政、求才为急,以学炸炮、学造轮舟等工具为起点。”一种观点认为,“同治中兴”是促进中国近代历史进步的阶段,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上。当时,大兴洋务首先提出“自强不息”,然后宣传“求富”,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煤矿等一系列现代企业,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后的“工业救国”思潮与这一时期无关。与此同时,洋务运动中的现代企业虽然管理不属于标准化的资本主义经营模式,但在某些方面也刺激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出现。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认为,当时的外国人(外国殖民者)对中国崛起的趋势感到惊讶、害怕和钦佩,有些人甚至认为“所有中国官员都采取了行动”。
一种观点认为,“同治中兴”实际上是慈禧太后和恭亲王的自吹自擂。太平天国后,清政府清理了战争后的混乱,富裕的江南十多年不能正常纳税更尴尬,恭亲王引进外国技术,希望利用西方技术和企业拯救清朝,在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努力下蓬勃发展,所以人们宣传“同治中兴”。洋务运动最想做的就是创造西方的“船强炮利”,一方面抵御外国侵略,更重要的是镇压国内人民运动。后来也办了民用工业,一般都是官办工业配套设施,为官员收钱。最大的“政绩”是北洋水师。在洋务思想上,留下了一批具有西方视野、能够全面批评传统文化的思想精英,但这些人没有形成民族振兴的合力;有现代军事思想人才,但在保守权贵的排斥下,有人反抗。这些人才成为后来军阀混战的基础;有中国现代企业的起点,但畸形脆弱。光绪皇帝改革时,已成为第二代企业。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统治者的无知最终摧毁了“自我完善”的梦想
同治中兴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洋务运动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