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二次北伐简介 在第二次北伐的背景之后,介绍了结果的意义

二次北伐是指北伐战争的第二阶段。1928年,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发动了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为“第二次北伐”,因为国民政府声称这场战争是第一次北伐战争的继续。蒋介石于1928年4月7日在徐州宣誓北伐。奉系张作霖在击败军阀张宗昌后,被迫撤回东北,途中被杀在皇姑屯。他的儿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旗,中华民国正式统一。

[img]673834[/img]

北伐背景

历史由来

1928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合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战争被称为“二次北伐”,因为国民政府声称这场战争是1926年北伐的延续。

[img]673835[/img]

达成一致

蒋介石于1928年1月重新上台,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2月2日至7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第二届四中全会,重组了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机构。谭延凯担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为了统一全国,巩固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蒋介石打着“继续北伐”的旗号,旨在成为继承孙中山事业的信徒,让国民党各派听从指挥。此时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实力派,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也有“北伐”之意。因此,国民党各派军阀在相互利用、相互竞争的基础上取得了暂时妥协,并一致展开了与军阀同奉系的战争。

二次北伐

开始

1928年2月,国民党第二届四中全会通过“北伐”决议。会议认为,“加倍努力促进北伐的完成,实际上是今天不能放慢脚步的工作”,并通过“集中革命力量限期完成北伐”。2月11日,国民政府命令军委“限期完成北伐”。之后,蒋介石以“北伐”的名义重新改编了军队。蒋介石将北伐各军编成四个集团军,并以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为第二、三、四个集团军总司令。全军总司令蒋介石,参谋长何应钦。全军共有40多支军队,约70万人。北伐部署为:第一集团军沿津浦线向北移动;第二集团军从津浦和京汉两线之间的鲁西和直南向北推进;第三集团军从京绥和正太两线向东占领石家庄,然后从京汉线向北移动;第四集团军沿着京汉线向北移动,然后四条路线将攻击京津。当时张作霖的“安国军”,参战兵力约40万。

蒋介石于1928年4月7日下达了总攻击令,同时发动了各种战争。鲁南、津浦线第一集团军进展顺利。7日发起攻击,9日占城,10日克台儿庄,中旬占城、滕县、兖州、曲阜,下旬占莱芜、泰安,5月1日占济南。第二集团军发起攻击后,在直南首克邯郸,后来被安国军重兵抵抗,在名、彰德地区苦战;在鲁西,连克运城、巨野、济宁。4月20日,第三集团军冲出娘子关向石家庄进攻。

日本干涉

日本帝国干涉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1928年4月17日,日本政府决定派往山东;1928年5月3日,公开武装进攻济南。济南居民和进驻济南的北伐军被屠杀,造成了一场可怕的济南悲剧。面对日本的武装干预,蒋介石妥协让步,命令部队撤离济南,绕道北方。

宣告完成

1928年5月上中旬,北伐军继续向奉军进攻,先后占领石家庄、临沂、德州等地。5月19日,蒋介石调整部署,以第一、二集团军为津浦线,第三集团军为京绥线,第四集团军为京汉线。5月28日,各集团军开始攻占邯郸、石家庄、保定、德州、大同、归绥、张家口等地。五月三十日,张作霖见大势已去,命令部队撤离京津,向滦河方向撤退。他自己决定离开海关。国民政府任命南桂馨、孔繁蔚为代表与奉系代表张学良、杨宇霆协商和平接受京津事宜。为方便奉军撤退,国民党政府军队在奉军完成撤退前不予追击。6月2日,张作霖见大势已发布出关通电,6月3日退出北京。6月4日,张作霖在通过皇姑屯车站的路上被日本帝国主义炸死。同日,国民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驻军总司令,阎即请张阴梧为北京警备司令,傅作义为天津警备司令。6月8日,第三集团军商震部进入北京,傅作义部12日接待天津。6月15日,南京政府宣布“统一告成”,蒋、冯、阎、桂联合的“二次北伐”也宣布完成。

结果

6月15日,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要求与各国按照正当程序订立新约。6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直隶省改为河北省,老京兆区各县并入河北省;北京易名北平;北平和天津是特殊城市。6月27日,张学良返回奉天。7月1日,张通电停止战争,开始与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协商合作。7月6日,参加北伐的蒋介石和主要将领在北平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举行了北伐祭祀仪式。

张作霖死后,儿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国民政府劝说张学良改旗易旗,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把东北地区变成殖民地,日本威胁张学良在东北地区“独立”,并借此机会派人到沈阳,威胁张学良说:如果东北地区不听日本的建议,“为了维护日本帝国的既得权利,我们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行动”。并声称日本政府必须干涉东北易旗事件。同日,日军在沈阳举行大规模演习,反复向张学良示威。张学良肩负着国耻家仇,不顾日本的武力威胁,毅然于1928年底发布通电,宣布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历史上被称为东北易旗。这样,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完成了全国统一。

[img]673836[/img]

意义

蒋冯阎桂联合进行的“北伐”实际上是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军阀争夺北中国统治权的战争。虽然北伐结束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除了新旧军阀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但旧的矛盾和斗争很快就被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取代。为了欢迎北伐,山东和河南人民掀起了突破关东的高潮,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发展。


二次北伐简介 在第二次北伐的背景之后,介绍了结果的意义二次北伐简介 第二次北伐的背景,经过,结果意义介绍

,,

  • 冯玉祥离奇之死:儿媳在书中披露冯玉祥的死因
  • 冯玉祥的一生值得称赞。他参与了中华民国历史上的所有重大事件。晚年,他在美国发表了许多公开演讲,谴责美国政府帮助蒋介石...

  • 谭嗣同并未留下亲生子嗣 后代继承家风谦逊低调
  • “谭嗣同不仅是谭氏家族的谭嗣同,也是长沙、湖南乃至中国的谭嗣同。”150年前的3月10日,后来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血性悲壮一笔...

  • 谁是何辅堂的原型?何辅堂在一代枭雄中是怎么死的?
  • 历史上有何辅堂吗?最近,随着《一代英雄》的流行,孙红雷在剧中扮演的何辅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剧主要讲述了何辅堂为父亲...

  • 民国一代学术家,结婚几次被世人嘲笑
  • 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人,如胡适、鲁迅、郭沫若、张太炎等。我们今天要谈论的人也是民国时期的一员,但他的声誉不如以前的人...

  • 为什么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上被提名为四大国家之一?
  • 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中英美在埃及开罗召开罗会议,讨论反击日本的战略和战后国际形势的安排。 [img]686132[/img] 在这次会...

  • 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是历史上第一位女律师,晚年去世
  • 民国时期,新旧思想交替,影响了当时很多女性。郑玉秀就是其中之一。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她在新时代充满了女性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