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电视剧《颜夕宫的故事》中,乾隆皇帝派他的姐夫傅恒去大金川,最后获胜归来。事实上,这场战争相当艰难。清廷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损失了大量的官兵。就连两位重要的部长也因不利的行动而被乾隆屠杀。清朝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大金川在哪里?
[img]673845[/img]
清初,为了尽快平定明朝领土,招募和抚养西南土司,归顺土司可以继承原职。为了分散和削弱原土司的力量,数百名有功领袖也被授予小土司。划定各土司的管理区域,未经授权不得离开该国。
削弱吐司最重要的是改土归流。从顺治帝开始,经过康熙和雍正,到乾隆初年,云南、贵州和广西的土地回流进展相对顺利,但川西地区有很多困难。虽然大金川的战争是由于大金川和小金川吐司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由于土地回流造成的。
金川土司最初是泽旺,萨罗奔只是金川的当地领导人,低于土司级别。萨罗奔因协助清军平定西藏而被授予雍正安抚司,自称大金川,泽旺被称为小金川。1746年,乾隆十一年,大金川土司萨罗奔夺取了小金川土司泽旺的印信,并想吞并小金川。1747年,他袭击了附近的两个土司,萨罗奔的野心暴露了出来。
乾隆皇帝自然不能让他壮大势力。他派出大学士纳亲和云贵总督张广泗前往大金川,先后动员约4万名精锐士兵在四川、陕西、贵州等地对抗莎罗奔。然而,沙罗奔数千个建在危险关口的密集碉楼群,让清军头疼不已。战争进展不顺利,清军死伤惨重。几名总兵和副将军死亡。张广泗和纳亲相互推诿,乾隆一怒之下,这两位重臣被撤职。后来乾隆重新起用了在家闲着的名将岳钟琪,并派姐夫大学士傅恒到金川与岳战神并肩作战。
莎罗奔对岳钟琪并不陌生,当年平定西藏时,他率军助阵,就是在岳钟琪的指挥下,深知岳的力量。岳钟琪和傅恒一上来就改变了战术。他们不再为碉堡而战,而是将士兵分成两条路,直接击败黄龙。岳钟琪率领北路从党坝(今四川马尔康党坝)进攻。傅恒率领南路从卡撒(嘎尔崖东南)进攻。清军改变了衰落,连续战斗。莎罗奔知道他不是对手,所以请降下来。大金川之战持续了两年,结束了。
大金川是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大渡河上游。它以中国的大金川河命名。大金川河的名字是沿河富含的金矿。大金川河起源于四川和青海交界处的果洛山,与邛崃山的小金川河交汇处的河段称为大渡河。大金川河是大渡河的主要来源。
听到大渡河这个名字,我们应该会想到“大渡天险”这个词。大渡河流域山谷险峻,地势险峻。位于大渡河上游大雪山脉的金川县,负山带河,其地势特别陡峭。金川县面积不小,约5550平方公里,略小于地级市德阳市(5911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7万左右,远远落后于德阳市(392万人)。你可以想象它的恶劣环境。
[img]673846[/img]
如果你无法想象,你一定在电视上看过汶川地震时极其困难的救援画面,你会对那里恶劣的地理环境印象深刻。汶川西北方向的金川县,中间隔着小金县(又称小金川)。金川县是四川至西藏、青海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清朝时期,大部分进入西藏的通道都要经过大大小小的金川,这也是乾隆不惜一切代价平定金川的原因。金川的稳定与朝廷能否有效控制西藏有关。
当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世界级的基础设施水平,山川已经不能阻止我们修路了。但即使修路,也要考虑成本等因素,选择的路线要尽量容易。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金川县的交通条件是平原地区无法比拟的。从成都平原到金川县的路线主要有三条从北到南。
[img]673847[/img]
第一条通过汶川县-理县-马尔康市的317国道(川藏北线),然后南下至金川县
第二条路线是走都江堰-汶川县映秀镇,穿越巴朗山口(现已修隧道),经日隆、达维至小金县、丹巴县,再北至金川县。
第三条通过雅安市-天全县-泸定县-丹巴县,然后北上至金川县,走318国道。
在这三条线路中,只有北方的317国道部分通过金川县北部辖区,只有省道可以通过马尔康市或丹巴县到金川县。
当清军平定金川大小时,进军路线与上述路线基本一致。当然,当时没有国道和省道,有些只是非常困难的山路,这对行军战争和后勤供应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乾隆派傅恒在《颜夕宫物语》中出征的大金川在哪里?为什么要去大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