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24年,公元219年底,曹操认为汉献帝在许昌,离关羽驻军很近,所以他有了迁都避其锋芒的想法。司马懿和蒋济得知后强烈劝阻他们。他们认为孙权不愿意看到关羽成功。他们可以把江南封给孙权,让他从后面出兵攻打关羽。同时,曹操派徐晃、赵岩等将军救范城。
[img]674049[/img]
战后救援樊城的徐晃认为,由于兵源不足,很难再与关羽抗衡。曹操得知此消息后,先后派遣徐商、吕建等将领,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马增援徐晃。当时关羽派兵驻扎在围头,也驻扎在四冢。于是徐晃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威胁进攻围头,却秘密攻打发兵攻打四冢。关羽得到四冢危急消息后,亲自率领5000名骑兵出战。
徐晃率军迎击,关羽不敌退役。徐晃率军追击,冲进关羽的军营。关羽营寨外围有十条深壕和鹿角,障碍设施极其严密,如营外强攻极其困难。徐晃遂乘其军陷入混乱,从内突袭,最终大破之,斩杀降蜀之将胡修、傅方。关羽不得不撤退。不久,东吴大都督吕蒙袭击了江陵。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被囚禁在临抑,孙权下令立即杀害他。杀死关羽后,孙权派人把关羽的第一级送给曹操,一向爱才的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关羽的头埋在洛阳。
孙权见曹操此举后,以诸侯之礼将关羽身躯埋在当阳。蜀主刘备在成都为关羽修建衣冠冢,即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所以后世民间称关羽为“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乡”。写到这里,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关羽是当时威震华夏的绝世名将,连曹操都以迁都之法避其锋芒。孙权俘虏他后,为什么不劝降收服,而是马上杀了他?
[img]674050[/img]
有一种说法是:事发必有因,在樊城之战前,江东之主孙权曾派使者为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看到孙权派来的求婚使者后,关羽不仅立即拒绝,还辱骂他。孙权得知此事后非常讨厌他。俘虏关羽后,作为江东之主的孙权必然会生气。正是这件事让孙权知道关羽没有归降的希望。如此优秀的干将,不能归自己所用,难道还要放回去增加敌人的力量吗?
孙权为什么要砍掉关羽的头? 关羽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