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经过
在接到撤退命令后,驻朝鲜西部日军计划从万历26年(1598年)11月11日起撤退。驻顺天的第二军先撤,然后驻泗川、南海、固城的日军依次聚集在巨济岛,等船回国。11日上午,第二军登船待发。其先遣部队驶往光阳湾口猫岛附近的海面时,被中朝联军水师拦下,退路被切断。为了突破围攻,第二军组建了一支冲锋船队,连日向联军海军发起攻击,但都没有奏效,不得不向驻泗川、南海的日军求助。
[img]674408[/img]
此时,在岛津义弘的带领下,驻泗川、新城日军第五军主力已登船,只待涨潮出发,驶往巨济岛。接到小西行长的求助信后,岛津义弘立即率领这支庞大的船队,于18日晚乘月色驶往露梁海峡,试图突破光阳湾,解决小西行长的围攻。与从南海开来的宗义智部队中途相遇。两个船队相遇后,共有1000多人,大约有500艘船只,午夜开始通过露梁海峡。
得知日本援军西进情报后,陈林和李舜臣立即开始调整部署,决心包围和歼灭露梁以西海域的救援敌人。其作战部署如下:
1、以副将邓子龙率兵1000人,驾驶3艘巨舰为前锋,埋伏在露梁海北侧。日本船队通过海峡后,绕道而行,发起攻击,切断归路;
二、以陈林率领明朝水师主力为左军,泊昆阳竹岛与水门洞港正面阻击,待机攻击;
三、以李舜臣率领朝鲜水师为右军,入泊南海观音浦,待机与明军进攻日军。
19日丑陋的时候,石曼子(即岛津义宏)率领1000多艘军舰和500艘军舰西上,进入露梁海明军预伏地,被陈林部挡住,转头南下。黎明时分,日军发现前面有伏兵,北回师,被北岸邓子龙拦截。联军三面合围,在露梁海与日军展开激战。
联军驾船逼近日船,跃上敌船,短兵肉搏。北岸邓子龙带领士兵300登上朝鲜船,勇敢地杀死了它。由于众寡悬殊,邓子龙部旋立即被日船包围。“子龙素慷慨,70多岁,意气风发,渴望第一份工作,急于携带200名壮士,跳上朝鲜船,向前奋斗,小偷伤亡无数。他误把火器扔进了龙舟。船中火,贼乘之,子龙战死。”(《明史·邓子龙传》)
战至中午,陈林派水务副将领陈蚕和游击季金率部帮忙。与此同时,明朝水务工程师的左右两条路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岛以东海面日船队的主力进行了猛烈攻击。
陈林率领主力攻击日本船只,施放喷火筒,烧毁了大部分日本战舰。日本人跳水登陆,被陆上明军拦截,大部分死亡。石曼子(岛津义红)不支,只率领200多艘战舰逃跑。陈蚕还率领军队跟踪追击,进入观音浦,再次与日本人进行血战。季金还率领水手支援,用虎蹲炮连续轰击,日本船起火。在一片混乱中,日本军队仍在挣扎,拼命反击。
[img]674409[/img]
邓子龙在战斗中死亡,明军继续与日军作战。陈林利用胜利向西挥手,烧毁了几艘日本船只,并与陆路刘军进攻了日本军队。小西行长率领其余部分逃跑。
1598年,明朝水师在露梁海上以约500艘战舰包围约500艘日本战舰,日本战舰损失惨重。
结局影响
近400年前,明朝水军单独进行了露梁海战,旨在切断敌人的海上退路。这场战斗对侵略朝鲜和日军的形成以及战后朝鲜200年的和平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场海战中,明朝水手密切配合,善于准确判断情况,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调整部署,迅速转移兵力,依靠岛岸和隐蔽待机及时进攻。首先,严格封锁一个从海上撤退的敌人,迫使他们寻求帮助;当另一个敌人来帮忙时。并迅速与之作战,达到歼灭岛津和立花家军队的目的。但在岛津受到打击的同时(具体损失人员史书记载不清),被困在顺天城的小西行长部1300人从南海岛另一端逃跑。同时,日本主将岛津也可以全身而退,所以参战的岛津军应该有残疾人离开战场。日军突破封锁线,与早在釜山等候的加藤清正一万人,黑田长政与毛利吉成各5000人会合,撤回日本。
[img]674410[/img]
明代水手在统一指挥下,密切合作,勇敢战斗,是露梁海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老将邓子龙不顾一切地死于激战。他的儿子仍然“指挥旗帜监督战争,继续前进”,这显示了明朝军队勇敢而善于战斗,一个接一个地与敌人进行血战的英雄精神。
有一种说法认为,岛津家族的萨摩精英在露粱海战中被消灭,导致岛津家族在关原战争期间几乎没有士兵可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原战争的结束。然而,根据NHK的历史秘密,关原战争期间岛津义久只允许他的弟弟岛津义弘带1500人前往。事实上,主力留下来是为了应对德川未来可能的问题。因此,露梁海战与关原战争关系不大。
露梁海战的过程是什么? 露梁海战的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