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漂泊历程图
轻轻敲开马勒的《G大调第四交响曲》,仿佛进入了作者深邃浩瀚的精神大海。那是什么样的画?-回归童真!去天堂!去天堂里芬芳的花园散步!
对马勒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终身无法回归和认同家乡的作曲家。对德国人来说,他们认为马勒是奥地利人;在奥地利人眼里,马勒是波希米亚人;在世界上,他是一个没有祖国的犹太人。因此,灵魂无所归宿,灵魂随波逐流,在他所有的生活和创作中漂泊。追求精神归宿必然走向宗教信仰,天国成为马勒追求的梦想。带着这种苍凉,《第四交响曲》从他的心中流淌出来。
翻开第一乐章,突然映入眼帘的是对天国的追求。在总谱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曲家自己的标题:回归童真。天国是净土。污浊的人只有回归童真,有了孩子般的纯洁,才能看到天国之光。第二乐章,死亡舞蹈。从尘世进入天国,必须跨越死亡的界限,与死亡共舞,跨越通往天堂的唯一途径——神秘的死亡森林。第三乐章,超开天国。伸展双臂,拥抱胸部,平静地睡觉,天国之光会吸收你进入天堂。天国生活的第四乐章。最美好的世界终于来了。它是如此的平静,没有世界的喧嚣,充满无限欢乐的人像天使一样欢快地唱歌。天国如此富裕,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美味佳肴。这是马勒一生的最终追求!这也是他心灵漂泊的历程图。
[img]673732[/img]
马勒是最后一位伟大的浪漫交响乐作曲家。他的音乐最大的特点是双重性:交响乐声乐化,声乐作品交响化;复杂而深奥,简单而简单,成为兄弟姐妹;把最崇高的宇宙观与斗争、抒情主义、奥地利民歌、自然画、幽灵和荒谬并列。他的音乐结构冗长,形式复杂,不落俗套;他的音乐标题性强,描绘色彩丰富;他的音乐也需要庞大的表演阵容。@ 作为一名一流的指挥官,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他处理乐器组合提供了独特的便利;从完美的细节到惊人的管弦乐效果,不难找到例子。由于他对调性内涵的不寻常理解,使用一些技巧逐渐削弱了传统调性的组织感。作为整个浪漫主义传统的“后裔”,他的音乐不仅投资于他的浪漫主义来渲染人们的优势,而且由于他对调性的新处理,伯格的创新技术被认为是新旧音乐之间的桥梁音乐。
死亡与永恒
奥地利作曲家马勒出现在指挥台上,观众站了起来,然后沉默了。这是一位艺术家前所未有的尊重。一般演出结束后,马勒30分钟下不来指挥台。但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听众,脸色苍白,声音颤抖,自言自语道:“唉,他很快就会去世。果然,马勒在死亡的恐怖下被年轻人的话语所挣扎。事实上,马勒一生都在讨论生与死。他的《第二交响曲》以讨论死亡和永恒为主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严肃态度。
关于古斯塔夫·马勒的轶事典故是什么?他的音乐最大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