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孔钱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俗称。方孔钱中间有方孔的圆形硬币,由环形钱演变而来,成为中国古代铜币的固定形式。方孔钱以秦半两钱为最早,民国“民国通宝”铜币最晚。这笔钱在中国已经使用了2000多年。方孔钱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钱币之一。由于发行时间和发行量远远大于其他类型的硬币,方孔钱往往等同于中国古代硬币。
方孔钱简介
[img]673893[/img]
秦朝以后2000多年的钱币,除了王莽曾经行刀币,中间有一个孔,所以叫钱「方孔钱」,也被戏称为「孔方兄」;「孔方兄」它的起源是西晋鲁以讽时弊称赞《钱神论》,拟钱为兄弟「孔方」。方孔钱是从圆钱演变而来的,是秦朝的「半两钱」中华民国时期是最早的「民国通宝」为最晚。
传说来历
1.方孔铜钱应天圆地说,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秦始皇铸钱以此为型。
2.携带方便,将铜钱盘起来缠绕腰部,携带方便,安全。盘缠这是一个词的来源。
“盘缠”是指现在所说的旅费。但为什么旅费又“盘”又“缠”呢?盘绕、缠绕是近义词,钱与盘绕、缠绕在今天当然没有关系,但在古代却有一定的必然联系!古钱币是中间有孔的金属硬币,常用绳子把一千枚硬币串起来,穿钱的绳子叫“贯”,@ 一千元又称一吊钱或一贯钱。有戏叫《十五贯》,即涉及十五串钱的案件。在古代,不要说没有旅行支票和信用卡。即使是纸币也是后来才有的。因此,当人们外出探亲时,他们只能带上一串沉重的铜钱。将铜钱盘起来缠绕腰间,既方便携带又巡全,所以古人把这又“盘”又“缠”的旅费称为“盘缠”。
3.其中有做人的道理,铜钱是外圆内方,做人也需要,做事圆滑,但内心保持方正。
4.硬币铸造后,用方钻插入孔中,便于打磨外缘
方孔钱简介,为什么古钱币中间有方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