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品
著名有:清唱剧《杰龙修斯之梦》《基督天使》《王国》、音乐会序曲《安乐山》、音诗《法斯塔夫》、《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合唱曲《黑骑士》、奥拉夫国王《奥拉夫国王》、《Salut
d Amour 》(爱的赞美)、管弦乐《谜语变奏曲》、《威风凛凛的进行曲》等。
音乐创作
埃尔加显然受到施特劳斯的影响。他的一些旋律隐约带有施特劳斯固有的手法, 大跳幅音程, 曲势雄浑,
并且有意想不到的转折发展。埃尔加的管弦乐法也受到影响『英雄的生涯』作曲家受益匪浅。但施特劳斯写管弦乐的方法虽然效果突出, 但往往只能以规模和音乐取胜,
但埃尔加可以创造出更清晰的声音。
埃尔加继『谜语变奏曲』后, 许多人认为这是他最伟大的作品,
也就是说,神剧是根据英国主教纽曼的剧词写的『吉隆修士的梦想』。『吉隆修士的梦想』一部剧确实有高贵优美的部分, 但也不乏流于沈闷的宗教虔诚表现,
因此,它是埃尔加最雄心勃勃的作品, 但不如其崇拜者所说, 这是他最好的作品。它在埃尔加作品中的地位, 差可比拟为『生之弥撒』大流士作品中的地位: 野心虽大,
但结果不如预期。
『公园在伦敦』它将于1901年举行。埃尔加从不遵循习俗, 虚伪伪装成国民乐派作曲家, 但在这部剧中, 一如后来1913年『法斯塔夫』,
它流贯着强烈的民族精神。这首歌描绘了升平与音乐的场景, 也许不是伦敦城的写实,
但除了英国子民,没有人能再创作这样的音乐了。他的四首歌『威风凛凛的进行曲』也是如此; D大调第一号进行曲对艾尔加的重要性, 有若『悲伤圆舞曲』至于西贝流士,
拉赫玛尼诺夫还有升C小调前奏曲。在世界各地的爱乐人士眼里, 埃尔加就是『威风凛凛』作者。不久之后, 英王爱德华七世提议将曲调与歌词混合,
『希望与荣耀之国』于晏诞生了。如果说埃尔加在此之前已经出名了。
『威风凛凛』让埃尔加名利双收, 但就音乐发展而言, 但是有害无利。这首进行曲给他蒙上了吉普林式对帝国强权主义的赞美,
所以有些人认为『威风凛凛』作者创作的音乐不足以观看。明眼音乐家也拒绝接受它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一首气势磅礴的优秀进行曲。埃尔加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华丽的序奏和快板(1905)供弦乐团表演、第一交响曲(1908)、小提琴协奏曲(1910)、第二交响曲(1910)、大提琴协奏曲(1919)。此外,埃尔加还致力于一个巨大的三部曲--『传道者』在1903年面世,
『王国』在1906年完成, 但都没有挤进国际曲目。至于三部曲的第三部分,还没有见面。
埃尔加的两首交响曲都是后期浪漫时代的伟大杰作, 充满活力,符合布拉姆斯的传统,但又有施特劳斯的魅力。两者都是美丽而扎实的杰作,
虽然同样明显有前人痕迹的作品, 然而,它可以与埃尔加的典型个人风味和旋律相结合, 没有刻板印象的缺点。这两首交响曲都有挽回时代狂澜、重获青睐的趋势,
在潜意识中回应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如此。埃尔加晚年最好的作品, 恐怕不是大提琴协奏曲。这是一部挽歌作品, 个人风味浓郁,
优雅的旋律绕梁三天。以抒情风味开始的旋律之美, 埃尔加的作品在特别喜欢长乐句的情况下也很少见。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足以与德弗扎克一起演奏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被列为同类作品中最伟大的必传之作。
1919年以后, 埃尔加的创作生涯突然停止了。在接下来的15年里,他仍然断断续续地写了几部作品, 但是表演的机会很少。就像罗西尼和西贝流士一样,
埃尔加决定在创作生涯如火如荼的时候接受, 功成成,名已遂, 不妨急流勇退。
A小调钢琴五重奏(1918)和大提琴协奏曲(1919)是他暮年最重要的两部作品。听挽歌般的大提琴协奏曲,
不禁让人想起埃尔加——不管是不是出于意识——正在做他一生中最好的告别, 准备逃回隐藏的自我世界, 不再恋栈在红尘俗世。
20世纪30年代,人们不知道隐藏在埃尔加闪耀的后期浪漫乐派乐风之后, 它有一种特殊的音乐风味。埃尔加不同于维多利亚前辈,
他的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个人魅力。也许他的管弦乐曲是基于史特劳斯或华格纳, 布拉姆斯是交响曲和协奏曲的榜样,
然而,他对旋律和形式处理有着独特的见解。埃尔加腕下松弛的旋律,空疏的间隔,华丽的流动跳跃, 以及自信和毅力, 可以表现出非不列颠莫属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难用笔墨来形容, 但确实存在), 也可以看出是作曲家所拥有的, 乐史上的其他作曲家都做不到。光这一点,
足以让它的音乐在技能比他优秀的艺术家或更先进的实验家之上。没有个人风格的音乐, 不管技能有多高超,
没有生存的余地。也许爱德华时代和中产阶级在埃尔加音乐中的味道太浓了, 也许宣扬不列颠的帝国主义(指明或暗示),或者继承传统的刻板印象
(『吉隆修士之梦』当然也在这里),但没有人能否认它充满活力和个性的事实。埃尔加可以随着这一时期的吉普林和其他人物再次引起世界的关注,
事发并非巧合。
埃尔加音乐特别属于爱德华时代的乐句语法,
或者可能会让演奏者难堪。埃尔加使用的许多庞大的乐团经常使后来的指挥家失去平衡,他们的音乐不可避免地会显得庸俗。埃尔加本人知道这个问题,
并表示极度关注。他曾对评论家恩尼斯·纽曼说, 他把各种表情都写进了音乐里,
指挥官必须做的只是按照各种指示行事。他渴望地说:「只要人们愿意按照总谱上明载的方法演奏, 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纽曼认为如果不是这样,
爱德华时代的感伤主义要趁虚而入, 甚至凌驾于音乐之上, 让埃尔加遭受别人莫须有的责备。
音乐密码
1897 英国作曲家爱德华·艾尔加(Edward Elgar)给你最好的朋友多拉小姐(Miss Dora Penny)留下一封信。这封信上写着。 87
一个歪歪扭扭的符号显然隐藏着艾尔加想对多拉小姐说的话。多拉本人从未读过这封信。1937年
多拉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将这个密码公之于众。到目前为止,这个密码还没有被破解。
爱德华·埃尔加的作品是什么?他留下的音乐密码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