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以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亡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历史上称之为春秋五霸(另一种说法是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合鲁、越王勾践)。对春秋五霸而言,按时间顺序是齐国齐桓公第一个称霸,即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然而,事实上,在齐桓公之前,郑国的郑庄公已经称霸中原。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郑国突然衰落?
一
@ 郑国(公元前806-公元前37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伯爵。对郑国来说,和晋国、鲁国、卫国、燕国等诸侯国一样,都是周王室的后代。公元前806年,郑国开国君主郑桓公在陕西建都,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跟随周平王东迁至郭迅之间(今荥阳市东京遗址公园),第三任君主郑庄公迁至郑韩故城遗址,直至灭亡。在周朝的历史阶段,郑国立国共432年,传位24君(有争议)。公元前395年,建都郑(今河南新郑)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周平王东迁洛邑后,郑国迎来了自己的强盛阶段。
[img]672981[/img]
二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郑国做出了很大贡献,得到了周王室的重用。在此基础上,郑庄公充分利用王室大臣的身份,经常利用王室的名字为自己谋取私利。如兼并周边小国,侵占许国,干涉宋、卫、鲁等诸侯国。此外,郑庄公在位时的郑国还帮助齐国抵抗入侵的北狄。此外,郑庄公还在与周王室的战斗中获胜,以至于“周郑交质”(即交换质子,郑国以世子郑昭公,周王室以王子王子狐)。因此,郑庄公在位时的郑国在春秋时期率先称霸,郑庄公也因此被称为“春秋小霸”。
[img]672982[/img]
三
然而,郑庄公之后,郑国迅速衰落。郑国只能选择依附于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大国的争霸战争。战国初期,郑国被韩国淘汰。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郑国会突然衰落?在我看来,原因主要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据史料记载,郑庄公多宠子,死后,郑国陷入内乱。经过几次君位争夺,郑国的国势不如以前。因此,内乱是郑国迅速衰落的重要原因。郑庄公之后,郑国几乎没有更有成就的君主,这与齐桓公之后的齐国相似。
[img]672983[/img]
四
@ 当郑庄公在位时,郑国之能称霸中原,是为了获得有利的外部环境。当时晋国分为翼(晋)和曲沃两部分,内战频繁;楚国还没有北进中原,齐国也不够强大。在此基础上,郑国获得了短暂的称霸机会。然而,此后,晋国完成了内部整合,并合并了许多诸侯国,楚国也开始北进中原。对此,位于今河南省中部的郑国,位于四战之地,尤其是晋楚两大强国之间,根本没有扩张的空间。再加上齐国、秦国等大国的崛起,郑国四面都有很大的压力。就像战国七雄中的韩国一样,郑国的地理位置使其难以扩张和衰落。
为什么郑国在春秋时期的第一个称霸立即衰落?它是如何衰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