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上映的许多电影中,总有几部电影戳中了观众的泪腺,让人沮丧甚至流泪。有感人的家庭,也有世界上罕见的灾难,比如2012年上映的电影《1942》。
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都会记住故事。面对旱灾引发的大饥荒,为了避免战争的破坏,无数河南人离开家乡逃离陕西。张国立饰演的老东家带领家人也在其中。但是到了陕西之后,他所有的亲戚都死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跑,开始逆着逃跑的人流回去。这个时候他不想活着,只想离家近一点。
电影《1942》改编自刘振云的小说《回顾过去的1942》,一部是电影和电视的艺术技巧,另一部是文学小说,但这是历史上的真实故事。仅仅两者的情节就足以令人担忧,但历史上有一场荒野比这更强大,那就是丁徐奇荒。
丁徐奇荒发生在光绪的第一年,终于光绪的第四年。原因也是旱灾,河南也未能幸免,但其影响范围远大于1942年。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都幸免。虽然前后只有四年,但面对混乱的自然灾害,一年就足以产生悲剧,更不用说四年了。
由于时间长,范围大,后果特别严重。从1876年到1879年,干旱持续了四年;受影响地区包括河南、苏北、安徽北部、陇东、川北等北方五个省份,最直接的后果是农业收获和农村贫瘠。饥饿的人数更令人震惊。
当时饥荒影响人口超过1.6亿,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直接死亡人数超过1000万,从重灾区逃亡的灾民不少于2000万。因为主要是1877年和1878年,这两年的阴历干支年是丁丑、戊寅,人们称之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严重,又称晋豫奇荒。
就规模而言,丁徐奇荒的严重后果无疑高于1942年,堪称清朝230多年底的悲惨和未知的悲伤。与此同时,它带来了比1942年的情节更令人担忧的悲剧。
当时,曾国藩的弟弟曾国权担任山西巡抚。当他向两广总督刘坤描述自己看到的大灾荒时,他说:“古人形容饥民,从菜到虎面,都不能逼肖。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没有变相的地狱。”
起初,在旱灾的影响下,受影响的人可以通过吃野菜和树皮观音土来生存。然而,连续几年,灾情增加,各种悲剧自然发生。
在《1942》中,为了生存,受灾的饥民占据了主人公地主范殿元的家。当时,这种冒险和吃大家庭的事情时有发生。
参加山西救灾的传教士李提摩太说:“人们开始恐慌...一群女人蜂拥进一个富人的家,占领它,在那里生火做饭,然后带她去另一个家吃饭。男人看到这个方法很好。它组成了一个500多人的群体,一个村庄掠夺食物。”
在这种情况不可持续之后,食人悲剧时有发生。一开始,当家人去世时,有人埋葬了他们。后来,甚至出现了一个绝望的家庭。如果周围的邻居有点善良,他们愿意帮助埋葬人们,或者把房子推开,或者把火烧掉,这可以被视为一种无限的功德。
当时,清政府无力救灾,数百万灾民涌入锦绣江南。地方官员和绅士们尽了最大努力,一层一层地拦截和留在当地。就连当时的上海也收容了许多灾民。最终主要依靠民间乡绅改变了传统义救坐等待灾民上门的做法,深入灾区救灾,这场灾荒才得以缓解。令人惊讶的是,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下,没有发生过传统意义上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这对清朝来说并不幸运。但一场灾难,毕竟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也显示了我们现在生活的美好。
丁徐奇荒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如何解决这场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