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丁戌奇荒丁旭奇荒发生在1876年至1878年,整个华北地区遭遇了数百年未见的旱灾,持续了三年的旱灾,造成了1000多万人口的震惊。
1876年,南方省份遭遇大雨,尤其是广东和福建。北方长江以北出现大规模干旱,地区作物无收获。没过多久,蝗灾覆盖了直隶省(现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蝗灾过后,农民的作物基本消失了。
1877年,华北地区的旱灾没有减弱,蝗灾再次来临,储备立即出现崩溃。这是在十年前遭受灾难的地区(平捻之战),大规模人民死亡的一点点覆盖。山西和山西因交通不便而发生严重灾害。在当时英国人写的外交报告中:在一些严重的州县,普通人像野兽一样觅食;数百个村庄中有70%以上死亡。
清朝派往山西救灾的官员严敬明说:在两三千英里之内,只要受害者能看到黄肌肉瘦,没有血;耳朵只听到男女哭泣的声音,残骸堵塞了道路,只能绕道而行。
如此严重的灾难不仅是自然灾害,也是人为因素的大部分。自内战平息以来,尽管李鸿章和其他官员正在修复水利。由于官场腐败,大部分水利都像装饰品一样。
战争和官场腐败造成的常平仓、社仓、义仓由于战争和腐败,这些国家的备用粮仓大多没有多少储粮感。设在河南的常平仓本应储存95万石粮(清代一石等于28公斤)基本为空仓,其它灾省与河南几乎相同。
政府和农民种植罂粟也是原因之一,在清代罂粟伤害了成千上万的人,所以在利益的驱动下,政府和农民在大面积种植罂粟,在肥沃的土地上种植罂粟,食物基本上依赖于其他地方购买,这也导致了丁戌奇荒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丁旭奇荒发生后,清朝非常重视立即派北洋大臣李鸿章全面协调救灾事宜,朝廷的重视也无法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img]673141[/img]
在李鸿章的全面统筹下,清政府调动江南粮食和东北苦蜜支援灾区。此时,李鸿章建立的洋务机器开始运行,将从奉天、江苏、安徽、湖北等无灾地区集中到天津。朝廷给一点救灾经费,地方给一点,民间捐一点,朝廷卖官职。这也是后世很多人批评朝廷卖官卖爵的原因。其实只是为了筹集救灾资金。当时出售的官位只是一些官员的头衔,没有实际权力。
李鸿章在救灾过程中参与了腐败官员的参与、关闭和关闭,并在救灾过程中拨出了一批有能力、有道德的官员,间接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丁徐奇荒也是清朝太平天国起义后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但丁徐奇荒只是在一些地区造成了一些骚乱,灾区非常平静,这也是罕见的。在丁徐奇荒中死亡的人超过了一千多万,震惊世界就是这样丁戌奇荒。
丁徐奇荒的情况有多严重?伤亡人数超过1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