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清朝英勇无敌的湘军是怎么炼成的?

19世纪中叶,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加深,全国各族人民的起义层出不穷,风起云涌。洪秀全和杨秀清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更是势不可挡。事件仅两年就席卷南中国,定都天京,建立政权。清政府风雨飘摇。而清朝的经制兵——八旗和绿营早已因腐败而不孚战阵。在这种情况下,咸丰皇帝命令数十名团练大臣在各省举行团练,以消灭太平军,维持统治。丁母忧在家的曾国藩立即行动起来,开始组建军队。

[img]673054[/img]

当时清朝的武装力量分为三类:“兵”、“勇”、“丁”。“兵”是经制兵,“勇”是临时招募的武装力量,不隶正式兵籍是政府驱使的。“丁”是当地绅士自己组织的团丁及其家庭成员。曾国藩的建军思路是将民间武装团练从“丁”升级为“勇”,然后取代“兵”。他以湖南湘乡豪绅组织的2000团练为基础,在湖南省各地的团练中招募、选调、统一编制,逐步扩大编练成为一支独具特色的新军,高于团练,不同于八旗和绿营。湘军很快成为清廷赖以与太平军作战的主力军,在实战中越战越强,最终征服了天京。湘军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战绩”,离不开曾国藩的苦心经营。

一是建立忠君勤王,捍卫封建礼教的建军宗旨。起义之初,太平天国贬斥孔孟儒家思想,提出了简单的平等平均主义主张,反对大多数靠封建剥削生活的地主,尤其是以读者为生活追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封建礼教出发,曾国藩抓住这一点,对太平军大加挞伐。建军之初,曾国藩发表了一篇题为《奉天讨粤匪》的文章,攻击了太平军的政治宗旨和宗教纲领,称太平军独尊上帝,倡导政治平等、经济平均,反对孔孟儒学,彻底破坏了中国几千年来奉行的“礼义人伦诗书典则”。所谓“赫然奋怒以卫吾道”。这一宗旨不仅让清廷感到安慰,也对世界各地的学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迎合了一些守旧者的心理。这一目的不仅让清廷感到非常舒适,而且对世界各地的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迎合了一些守旧者的心理。在太平天国不代表新的生产力,反对封建礼教的情况下,曾国藩和湘军得到了地主阶级的更多支持,尤其是知识分子。

[img]673055[/img]

二是建立新的编制体系。湘军起兵之初,以营为作战单位,下设哨队(相当于当时西方国家的连、班);统领,统领在作战中根据需要控制数营,各统领再次由曾国藩指挥。后来,湘军总兵力增加到10多万,曾国藩在统领和营官之间增加了统一职务,可以带领数营的勇气;左宗棠、胡林翼等统领上增加了数万统帅,各统兵数万,独挡一大战略方向,然后服从自己的指挥。这一指挥体系完整而严格,为清军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三是在官兵选拔标准上,所谓“有血性”、儒生“明义理”为基层军官,招募“朴实少心”的农夫山民为士兵。据《湘军水陆战记》报道,“以召集易行伍,儒生领山农”。几乎所有的“儒生”都是经过反复尝试的农村学者。他们渴望官员,没有太多的腐败习惯,但也有相当的文化知识水平。他们是符合曾国藩建军宗旨的唯一人才群体。在挑选将领时,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首。“德”的内涵主要是对封建皇帝的“忠诚”和对湘军大帅的绝对服从。湘军建军时,以营为基本单位,营官由曾国藩从门生、同乡、亲朋好友中挑选,彼此不隶属,只绝对服从他一人。这就保证了他在制度和情感上对湘军的控制,从而克服了绿营兵指挥调度不力的弊端。


清朝英勇无敌的湘军是怎么炼成的?清朝英勇无敌的湘军是怎么炼成的?

,,,,,,,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