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宫博物院不仅拥有中国古代最多的冷武器和火器收藏,而且主要收藏属于当时的先进武器,与清朝封闭锁国的落后武器大不相同。胡建忠告诉我,这些火器大多是旧藏。现在山海关、嘉峪关、承德等地展出的火炮,其实都是过去故宫调拨的。故宫的火器旧藏之成为全国冠军,正是清朝集权制造的。清初中期非常重视火器的制造。当时北京最大的三个火器制造工厂,一个在铁匠营,一个在景山,最大的在紫禁城。雍正时期,故宫养心殿是武器作坊。
[img]672988[/img]
正在制作鸟枪的明朝工匠
最好的武器是在皇帝的眼皮下开发的。制作后,所有最好的火炮都被注册并隐藏在宫殿里。一旦战争爆发,它们将被分配到军队,战争结束时,它们将被运回紫禁城进行注册和收藏。这样,在争夺世界的过程中,清朝法院充分意识到火器的巨大力量,因此禁止私人制造和拥有。这样,火器的制造就被国家垄断了。
明代用来发射火箭的手推战车
13世纪,游牧民族带着从中原学会制造的火器席卷欧洲。到16世纪,中国人开始接受从欧洲回流的火器制造技术,不幸的是,他们未能在技术上取得更高的超越。事实上,中国的火器制造和采购并非缺乏渠道。事实上,中西两国在火器上的交流相对顺畅。当马戛尔尼使团抵达中国时,它曾经给乾隆皇帝带来了当时英国最先进的火炮、滑膛枪和战舰模型。当时,中国有能力模仿所有这些武器,西方也没有封锁中国的技术和武器。
明末装备三眼枪和铁甲片的士兵
紫禁城的每一件武器收藏都有一块鹿皮,详细记录了武器的制造年龄和操作方法。这种严格的做法类似于说明书,可惜它只是给一个人看的,那就是皇帝。可悲的是,以中国小农为主的自然经济,使皇帝对世界缺乏视野,也缺乏用武器征服和扩张的意识。对皇帝来说,这些非常先进、制作精良的火器只是打猎消遣的玩具,而不是西方人用来消灭对手的利器。
[img]672989[/img]
雍正时期从荷兰进口的火枪上刻的生产时间为1787年,鹿皮上注册时间为1790年。荷兰火枪从欧洲生产到送到中国皇帝只有两三年的时间,当时的交通很快。然而,这支枪仍然是全新的,它很可能从未发射过子弹。不仅陶醉在万邦来朝迷梦中的皇帝可能会忘记它,而且火器作坊里的工匠也无法看到它。至于那些八旗兵,更不用说地位最低的绿营汉兵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的武器。
100多年后,当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时,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的铜炮被发现整套设备完好无损地收集在那里,根本没有移动过。明朝出现的开花炮弹,鸦片战争期间的林则徐和后来的左宗棠,甚至不知道中国几百年前就有这么先进的武器。
[img]672990[/img]
紫禁城里巨大的火炮、火枪和盔甲皇帝的恐惧被囚禁了。火炮通常不允许士兵演奏;火枪和宫殿里的玉如意只是内廷的装饰;许多成堆的锁甲都是由战场上的凶猛八旗士兵支付的西方装具。最终的结果是,它们都被移交到国库中,而不是分发给士兵。当设备的需求与设备无关时,设备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对清朝来说,火器技术被国家垄断,导致主要是内战的国家军队缺乏战斗对手。冷兵器足以对付这样的对手。
[img]672991[/img]
明代鸟枪结构图
火器在欧洲发展迅速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欧洲的武器行业从一开始就是独立的,而欧洲人更有意识地使用武器。在欧洲,无数的工匠精心打磨他们的武器,试图以一个好的价格出售国王。当时,欧洲工匠可以向任何人或任何国家出售他们开发的火器,但在清朝出售一种新的火器必须被视为叛国。
[img]672992[/img]
明北军士兵(左)和明南军士兵
虽然一个集权国家似乎有能力完成更大规模的事业,但垄断带来的衰退从明代就开始了。自明洪武年间以来,火器的开发一直受到国家的统一和严格监督。从火药配方到火枪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流程,它们都隐藏在密室里。时代和后代对明朝的这些细节完全无知。然而,欧洲有许多邦国,每个邦国都没有中国那么严格的集权制度,火药和火器可以广泛传播。
[img]672993[/img]
在此基础上,欧洲国家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明确了市场价格体系。纽伦堡火器制造场1383年生产了一门火炮,为材料费和火炮监督员支付了173.5英镑。1388年,乌里治火器制造场生产的一种火炮,价格约为500古尔盾,可在1600米以上的距离内穿透6英寸墙壁。1372年,欧洲纽伦堡市政府向廉洁奉公的造枪者颁发奖金和奖章,一名开发新型枪弹的人也被政府授予奖章。这促使开发者创新,使火器越来越好,价格也越来越高。过去的小封建领主无法承受昂贵的价格。只有国家统治者才能拥有巨大的财力,获得最先进的武器和部队。在改变欧洲军事的同时,火器的发展开始改变欧洲的社会和政治。国王的力量开始超越教会,平民们打破了过去以战争为职业的骑士阶层的垄断。
明朝以后火器衰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清朝真的不重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