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恋
杰奎琳·杜普雷
斯人已经去世了,生命的洪涛应该像罗素说的那样聚集成涓涓细流。最后,它在宁静中属于虚无。然而,像杜普雷这样经历过辉煌和悲伤的美丽的人,生命的河流似乎没有找到合适的终点线。不时地,通过爱乐者的记忆,几朵浪花会溅得又重又轻。喜欢在河边看风景的人必须悠闲地叹息。
她的姐姐和弟弟
对于杜普雷的近亲,他的妹妹希拉里和他的弟弟皮尔斯,这种叹息远比其他人重,挥之不去,难以形容,逐渐成为一场噩梦。只有时间才能解决这场噩梦。也许,对于双方来说,只有当时间悄悄地把过去拉开一段恰当的距离时,才有可能积累勇气再次面对它。
这一等,便磨去了七年的时间。
1994
2000年,希拉里终于铺开了信纸,将沉淀了十年的心结融化在笔端:这是一封写给已故母亲的信。当内心的大门打开时,记忆在笔尖上决定了堤坝。希拉里写了四个月,只有皮尔斯能和她分享这个秘密——他静静地读完了手稿。当希拉里回到房间时,她惊讶地发现“原来一个男人能流这么多眼泪”。
皮尔斯的心里也藏着一个容易打不开的结。他知道,寻求救赎的捷径是与希拉里携手完成。他们去看望与杰姬爱恨交织了20年的丈夫丹尼,拜访医生、护士和朋友,他们陪伴杰姬在漫长的夜晚努力探索,最终找不到出路,然后是记忆、记忆和记忆。。。已经消失的图像一层一层地清晰起来,有些是熟悉的,好像伸手可触,有些是陌生的,教人们心痛。它们都凝结成文字,在纸上叹息和逗留。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狂恋大提琴》。
两个杰姬
合上书,仿佛有两个杰姬,在眼前交叠。一个,穿着蓝天鹅绒地板连衣裙,金发像瀑布,明亮的眼睛:伊拉克出生在舞台上,钢琴音响,注定要有鲜花和掌声,只是等待她来;另一个,蜷缩在封闭的角落里,孤独,愤怒,悲伤的哭泣:在前后,是一个看不到尽头的黑暗,像橡胶墙一样厚,可以隐约感受到她的痛苦,但你只是不能真正接近她。
不为公众所知的杰姬,其实从小就埋下了种子。作为音乐教授的母亲,杰姬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在发现和培养天才方面是一个天才。她为杰姬量身定做了一个成功的阶梯,那样循循善诱,那样体贴。杰姬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沉醉在音乐的酒里。谁能相信杰奎琳·杜普雷,一个接一个地把包裹寄回家——没有礼物,只是换衣服,甚至袜子也不能幸免。杰姬一生都没有改变这个习惯。
在与音乐家丹尼·巴伦伯英结婚时,杰吉的人格障碍终于酿成了一杯酸酒,这让这对令人羡慕的金童玉女喝得很惨。雪片般的表演要约和与丈夫生活习惯的巨大冲突使杰吉不知所措:母亲和老师成功地教她钢琴和表演,但没有教她如何生活,如何在外界和内心的双重压力下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疾病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侵入她娇弱的身体。就连她的亲戚朋友也说不清楚,对于杰姬来说,心灵和身体的痛苦,到底是先后,还是互为因果?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绝症。没有特效药,也没有人能预测疾病的过程。人们只能看着她的行动、语言甚至呼吸,一点一点地被侵蚀和吞噬。在公共场合,杰姬是一个与疾病作斗争到底的战士,一个为慈善事业筹集资金的标志,一个喜欢耸人听闻的媒体的宠儿;当她回到家时,她陷入了深深的绝望、愤怒的言行,几乎拒绝了所有爱她、关心她的人。生命的最后一星烛光在扭曲和分裂中耗尽氧气,熄灭了。
事实上,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音乐家的传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像是一个关于人性、成功和家庭无法解决的思考问题。两位传记作者一直是杰吉生命里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可想而知,他们自己的生活也与这种悲欢离合紧密纠缠在一起,难以分辨彼此。用希拉里的话来说,杰姬是一股强大而不可抗拒的潮水。从她出现的第一天起,全家人都被这股潮水卷带走了,越来越无能为力。
[img]673172[/img]
希拉里
希拉里擅长吹长笛。他小时候在母亲的训练下取得了很小的成就,但姐姐的光芒太耀眼了。除了占据风景,他还阻止了姐姐继续攀登音乐世界的勇气。希拉里转而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家庭中,希望能在农村的农场里和丈夫和孩子们过上安静的生活。然而,杰姬的求助电话把她拉回了现实世界。她只是想帮助杰姬。这个想法太强烈了。即使在得知杰姬想抢劫她的丈夫后,她仍然毫不犹豫地读了整本书。这一段可能是最激动人心、最令人费解的情节。人性中最坚强、最软弱、最黑暗、最灿烂的部分是如此不可思议地交织在一起,以至于你被淹没了。
皮尔斯
另一种情况是皮尔斯。他也喜欢音乐,但仅限于一个普通的爱乐者对饱耳福的兴趣。从小到大,他总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问他:“作为杜普雷家的第三个孩子,你会有哪种乐器?“幸运的是,他的父母并没有强迫他,而是给了他比两个姐妹更多的选择,所以皮尔斯的成长轨迹和心态总是更平静、更健康。然而,也许在患有绝症的杰吉看来,这样一种自由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无法想象的。原本亲密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友谊已经改变了。即使在她姐姐去世之前,皮尔斯也无法消除她的嫉妒,唤回她的理解和宽容。
解读
无论是希拉里还是皮尔斯,重提过去肯定不容易。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写作时如履薄冰——一方面,他们正在用文字再现一代音乐天才的风格,所有与杰姬有关的史料和数据都应该仔细检查;另一方面,他们内心的声音正在努力讲述舞台背后的真实故事,就像静静地把被孔雀华丽翅膀迷住的观众带到孔雀身后,看看这是一幅多么拥挤的画面。图中有他们深爱的杰姬,也有他们自己。
故事是真实的,但它内心的戏剧张力并不一定输给任何小说,所以《狂恋大提琴》一出来就卖了,很快就拍成了电影。这部电影非常漂亮。虽然为了照顾电影的容量,许多情节被切断了(最大的变化是皮尔斯的线索几乎被隐藏起来,只强调希拉里和杰吉之间的纠缠),但整个传记中的悲伤和温柔的感觉伴随着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在电影中反复出现,加强得恰到好处。
在香港和台湾,这部电影有一个不同的翻译,“她比烟花更孤独”。在细节下,它可以总结杰奎琳·杜普雷的生活。深入思考,即使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谁敢说,一旦面对内心的阴霾,他们真的找不到杰吉的影子?
为了更清醒地面对自己,解读别人。
影片结尾,一片看不见的海滩展现在观众面前。那是泽西岛,杰姬和希拉里童年的无忧国。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几乎充满了观众的整个感知世界,只给图像留下了一点空白。这时,大银幕上出现了两个杰姬,一个是身高还不够到大提琴的孩子,另一个成功了,脸上却隐约分辨出岁月的泪痕。他们在生死之外相遇,中间隔着沧海桑田。
这一幕是原著中最恰当的注释:人生在世,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有多难?
杰奎琳·杜普雷的作品有哪些?她的作品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