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建文帝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这不是一般的愚蠢。让我们先谈谈当年的情况。燕王只开始了数万军队。他一路战斗,随时面临着数十万明军的围剿。在与李景龙50万军队的决斗中,燕王只有近20万人。然而,经过真战、郑村坝战和白沟河战争,50多万明军被李景龙干净白白埋葬。除了战争的死亡和崩溃,其余的都被燕王收录了。
经过一系列的消费战,燕军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双方僵持了一年多。到1401年底,朱迪得知首都是空的,干脆改变了政策。他不再和朝廷打锯战,而是千里南下,直奔南京。这一次,他带了20万人,直到攻占首都,大约半年前后。主力明军早在之前就消耗了一半以上,剩下的可以来救援,要么直接下降,要么死亡,要么太晚了,只有半年,情况危急只有一两个月,太晚了,大部队只是整合集合几天,更不用说道路、食物和草等混乱的问题了。
[img]671227[/img]
至于为什么建文帝愚蠢?俗话说“别让我背杀叔叔的名字”,这让下面的将军怎么打仗?朱迪听说这件事后,每一场战斗都要带头,所以燕军都充满了战斗激情。而李景隆等明军士兵则畏首畏尾,毕竟没有人敢背负“杀帝叔”的名字,万一被皇帝抄家灭族怎么办?在如此愚蠢的命令下,明军连吃败仗,损失数十万人,建文帝能赢就是见鬼。在战争过程中,建文帝实际上条件很好,占据了正确的时间、地点和人,或主场作战,指挥不当,但也假装仁慈,更致命的是一群迂腐的大臣给了他一个坏主意,只是输掉了一场好的国际象棋比赛。
[img]671228[/img]
纵观秦朝以后的2000年朝代,除了朱迪,似乎没有诸侯乱成功的例子。无论七国和八王的混乱,他们都失败了。这说明藩王造反成功极其困难,更何况七国八王的混乱,藩王的实力远比朱迪强,但他们还是失败了。只要建文帝有点出息,朱迪就不可能造反成功。
朱棣起兵时只有10万人。为什么建文帝没有动员全国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