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军队于1941年4月6日向南斯拉夫发起攻击,历史上被称为“入侵南斯拉夫”。南斯拉夫高层早就预料到了来势汹汹的德军,并做好了抵御德国入侵的相应准备。根据常识,南斯拉夫在这场战争中有很大的优势。@ 南斯拉夫拥有120万大军,与德军的进攻兵力相当;@ 南斯拉夫大多是崎岖不平的山区,这似乎不利于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发展,而南斯拉夫士兵熟悉这里的地形,占据了地理优势。德国的“闪击战”战术似乎在南斯拉夫战场上失败了。
[img]671871[/img]
然而,战争的结果却令人惊讶。巴尔干山被视为自然屏障,并没有阻止德军的步伐。在德军的猛烈进攻下,南斯拉夫在1941年4月17日宣布投降,仅抵抗11天。到目前为止,南斯拉夫已经完全由轴心国集团控制。那么,南斯拉夫有许多士兵,享有地理优势,并为战争做好了准备,但为什么他们仍然无法抵抗德国的“闪战”进攻呢?作者认为有一件事很重要,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集权不力”。而且集中力不强的原因,又与多山地形有关,这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来看。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多山的地形容易分散权力
如上所述,南斯拉夫境内多山,喀斯特地貌显著。虽然这种特殊的地形可以与外敌“游击”,但很容易导致国家统一性差。多山地形,容易造成各地沟通不便,政令不通,增加隔阂。因此,历史上的南斯拉夫地区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包括外敌入侵)。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塞尔维亚在西方国家的帮助下,在西方的拼凑下吞并了周围的弱势政权,才建立了一个松散的“南斯拉夫王国”。由于权力的分散,南斯拉夫王国难以集中力量。@ 当德军入侵时,虽然南斯拉夫名义上有120万军队,但实际能调动的军队并不多。
[img]671872[/img]
南斯拉夫王国情况复杂
从主观角度看,多山地形容易加剧内讧
虽然南斯拉夫中的大多数民族都属于南斯拉夫语族,但他们的居住地被山脉分割。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存在着许多差异。例如,克罗地亚人信仰天主教,与德国和奥地利关系密切;塞尔维亚人信仰东正教,与东欧关系密切。复杂而多山的地形,使他们长期不在一个政权之中,彼此缺乏认同感。同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塞尔维亚人长期以来一直追求“大塞尔维亚主义”,没有采取正确的治理策略(这与后来的铁托不同),这进一步促进了其他民族的离心倾向。德军进攻时,许多不满的南军官兵顺势投靠德军,尤其是克罗地亚等族的官兵。
[img]671873[/img]
克罗地亚官兵在德军
作者认为,在上述两点的综合作用下,南斯拉夫的整体实力严重削弱,德国的军事行动自然要容易得多。当然,德国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如指挥官优秀、正确的战略部署、擅长使用特种部队等。
为什么德国在入侵南斯拉夫的战争中只占领了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