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玄武门之变”发生,李渊是政变的受害者。在这场政变中,他被迫下台成为皇帝。然而,不得不说,李渊对这场政变负有很大的责任。正是他没有控制好局面,才导致了这场悲剧。
[img]671636[/img]
那李渊做得不好的地方呢?
一、东宫王子的地位没有巩固。
东宫王子是国家的基础,是国家的未来。如果王子稳定,朝廷就会稳定。如果王子不确定,朝廷大臣将不可避免地选择依附于皇帝的王子,以获得自己的未来利益,从而导致朝廷的动荡。
事实上,李渊已经确定了王子的候选人,那就是李建成。然而,尽管确定了王子的候选人,但并没有巩固王子的地位。从史料上可以看出,李渊至少三次告诉李世民,他想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他。李世民后来篡改了这些史料,我们不确定这些史料有多真实。然而,无风无浪,李渊一定表达了对李建成的不满,并表达了将王位传给李世民的意思。否则,李建成也不会那么急着生气,一定要把李世民搞掉。
如果李渊不喜欢李建成,想把李世民改为王子,他应该尽快做出决定。我们不能在选择李建成为王子的同时告诉李世民,我们想把王子的位置传给他。这不是儿子之间的矛盾吗?
[img]671637[/img]
二、秦王李世民的权力没有限制。
如果李渊想清楚了,李建成将承担王子的地位,而不是被别人取代。然后,他必须迅速限制李世民的权力。
皇权社会是皇帝权力主导的社会。如果皇帝权力主导,皇帝实行独裁统治,社会就会非常稳定。如果权力分散,必然会引起动荡。@ 一般来说,皇帝在选择东宫王子后,会限制其他王子的权力,让其他王子无论如何都忠于王子。
然而,李渊在决定李建成为王子时,并没有限制李世民的权力。李世民的权力极大。一方面,他手里拿着兵权。军队基本上掌握在他手中,由他控制调度。另一方面,他手持人权。世界上有能力的人才基本都掌握在他手中。连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发现了这一点,无论如何,李渊都没有发现房玄龄等文官、尉迟恭等武官要从李世民身边调开。
如果李渊认为李世民的权力无法动摇,那么他应该尽快改变王子,让李世民成为王子的位置。否则,拖得越晚,风险就越大。
第三,没有能力处理临场事件。
以上是“玄武门之变”发生前的一些预防措施。当李世民准备制造事件并向李渊抱怨李建成、李元吉和李渊的妃子们有荒谬的事情时。当时,李渊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是李世民设立的一个局,旨在吸引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杀死他们。这是他不敏感的表现。
当然,不敏感不能完全责怪李渊。然而,李渊对李世民投诉的处理非常不成熟和荒谬。第二天,他准备把一群老大臣叫到他身边,把他的三个儿子叫到他身边,让他们面对面。
李建成的兄弟和李渊的妃子有不正当的事情。他们怎么能在老大臣面前对质呢?这不是很荒谬吗?也许,李渊原本的意思不是对质,而是调解三个儿子的关系。然而,如果你知道三个儿子势不可挡,你怎么能调解他们呢?
李渊根本没有改变自己的角色。他仍然以父亲的角色处理家庭琐事,而不是以政治家的角色处理国家重大事件。这样做怎么可能没有问题?
@ 李渊政治水平低,事先没有计划,事后也没有应对措施。最后,“玄武门之变”发生后,他完全失控,落入了李世民的节奏,造成了他、李建成、李元吉的悲剧。
为什么皇帝不能阻止玄武门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