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军队在战斗中使用了许多形状,包括方阵。这是一种将军们在野外的开阔地上排列成方形阵型。它通常由前军、中军和后军相互嵌套排列而成。方阵平面呈“回”形,可能源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许多学者认为方阵是为黄帝创造的。《李卫公问对》载:“黄帝兵法,世传握奇文”,“考其词云:四为奇,四为正,余为握奇。奇,余也。”
所谓“握奇阵”,就是把一支军队分成八个小方阵,四正四奇总是八阵,按井形、环形配置,大将居中掌握,称为“握奇”。军事环卫前后左右形成八个活动区。一个地方受敌,多方可救。“其形井字,开为九颜,五为阵法,四方闲地”。李靖认为,黄帝创立的这种方阵是阵的最初形式,后来诸葛亮的八阵图是根据这种八行方阵演变而来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秦军方阵。
由于缺乏史书记载,对秦军方阵的了解一般是基于考古知识。
1974年,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发现了大量武器,其中一个6.3m长的矛柄痕迹,加上矛头,整个矛接近7m。
然而,让考古学家怀疑的是,这么长的刺杀武器,一般士兵端平都很困难,秦军是怎么用来战斗的?
之后,专家大胆推测秦步兵应该用它来形成长矛方阵。这样,长矛的力量就可以显示出它的集体力量。
在兵马俑坑,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另外两种长柄刺杀武器:戟和铍。戟长约为2.8m,也就是说,在戈前安装了一个矛头,可以钩或直刺;它也可能依赖于某种形状来影响对手。可以看出,长矛、铍和戟之间有专业的分工,可以相互保护。进一步证实了秦军方阵的存在。
根据考古发现,专家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秦方阵:秦方阵,长矛手使用长矛杀死敌人,抵抗战车;铍手在长矛手后面,当长矛手阵型被打乱时,突击阵型小,突刺能力强;当方阵陷入混战时,戟手加入战斗,消灭敌人。
当然,在战斗中,如果没有短兵相连,秦军就会通过弩重创敌人的主力。你知道,秦弩的有效射程可达10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准确的武器,甚至有自己的瞄准系统。
[img]671645[/img]
这样,秦军方阵的弩、步、车、骑按规则分布。根据地形和敌我力量优势,秦军方阵指挥官以最有效的方式调动内部资源。
难怪秦军方阵能扫六国大军。
秦军方阵有多厉害? 为什么能横扫六国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