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后期,吴、楚争夺江淮流域控制权的战争。
公元前506年,在吴楚的决战中,孙武率领吴军击败楚军,攻入楚都城营,楚昭王逃往随国。楚国向秦国求助,申包胥哭秦庭,感动了秦哀公。秦国派兵救援楚国,帮助楚国恢复都城复国。
秦军撤退后,楚军被吴军连连击败,楚国不得不迁都避开吴军的锋芒。
[img]671106[/img]
历史背景
春秋之后,晋楚争霸(主要三大战役包括前632年城濮之战晋胜、前597年楚胜、前575年炎陵之战晋胜;晋两胜一败;楚一胜两败,楚王在炎陵之战中被射瞎了眼睛)。消兵之会(公元前546年)后,晋楚总体平分霸权,晋国总体占优势。
为了继续打击楚国,晋国在楚国背上插了一把刀,帮助南方新兴的吴国竞争(比如派人教吴人)车战步战使用马匹、战车、弓箭和各种战术等。
吴国、晋国都是姬姓之国。吴国开国之君吴太伯是周文王的叔叔;晋国开国之君唐叔虞是周武王和易姜之子(易姜是齐太公吕尚是姜子牙之女,今山西太原晋祠是因为纪念唐叔虞及其母后易姜而建造的)桐叶封弟。
[img]671107[/img]
十四年(前506年),周王大臣参加的中原十八国诸侯会于召陵,准备攻楚。由于盟主晋国临时改变主张,未能实现。蔡、唐自愿帮助吴攻楚。孙武等认为楚已完全孤立,实力也大大削弱,吴遂与蔡、唐联合进攻,发动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战略决战开始后,吴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击败楚军主力后,跟随追击,五战五胜,仅10天就攻入楚都营城。
吴破楚入营之战何时爆发?它的历史背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