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今年4月,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自明末以来,世界一直处于混乱之中。但崇祯皇帝的去世意味着动荡时代的到来。
各方势力都很聪明 为自己敲打算盘。明朝仍占淮河以南的一半。在南京,明朝仍有一个完整的中枢体系,足以应对紧急情况。
[img]671686[/img]
北关外,清军虎视眈眈。八旗采用军民合一、全民皆兵的制度,由多尔根率领。此外,八旗军擅长弓马射箭,战斗力强。
只是关外寒冷,同年又赶上饥荒,日子有点困难。中间的吴三桂带领明朝边军最后的精锐。
[img]671687[/img]
崇祯死后,吴三桂退守山海关。山海关前临辽西走廊,守卫着通往北京的刺,依山面海,地势十分危险。
自明末以来,山海关已成为北方最重要的防御阵地,用于抵御八旗,守卫北京大师。从李自成的角度来看。南明和大顺是不同的敌人。多尔根和吴三桂可以是盟友,也可以是最凶猛的敌人。
[img]671688[/img]
多尔根曾致信李自成,希望双方能成为盟友,分享中原。收到信后,李自成态度冷漠。然而,李自成一直在拉拢吴三桂。
无论位置和实力如何,如果得到吴三桂的支持,李自成都能真正占领北方。他派将军唐通率领800名顺军到山海关劝说他投降。经过思考,吴三桂决定投降大顺,离开山海关,交给唐通驻扎,带领军队前往北京。情况最初是朝着有利于李自成的方向进行的。
然而,当吴三桂听说他的父亲吴翔被大顺军逮捕并折磨时,他的妾陈圆圆也被占领,他转身回到老师那里攻击山海关。当时,山海关只有唐通八千大顺军。
吴三桂有更多的人,他们都是边疆老兵,在战场上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猛烈的攻击,唐通迅速向北京的李自成求助。李自成知道山海关的重要性。收到求助信后,他立即召集下属协商,决定带领军队北上。同时,他带着明朝王子朱慈朗和吴翔来抚养吴三桂。
[img]671689[/img]
虽然李自成被称为数百万军队,但在首都,实际上有超过10万人。此外,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弱、病、残。大顺军的主力军分别驻扎在山西、陕西和河南。这最初是为了保持大顺军现有的领土。
然而,它分散了大顺军的力量。然而,为了迫使吴三桂主动投降,李自成在出征前声称拥有30万军队。结果,吴三桂没有投降,而是直接投降到多尔根。
[img]671690[/img]
多尔根接到吴三桂的回复后,日夜赶往山海关。李自成不知道山海关的情况,但推迟了几天。直到4月21日,李自成才赶往山海关。
当时,李自成从北京来,军队有点累。吴三桂军队刚刚与大顺军唐通交战。然而,双方都没有停下来。那天发生了一场战争。此时,清军已南下,聚集在山海关附近。
然而,清军并不急于帮助吴三桂与大顺军作战。并不是说他们被30万大顺军的名字吓倒了。相反,当时清军已经了解了大顺军的虚实。他们想看吴三桂与清军作战,这样他们就可以从渔民那里获利了。
有了吴三桂的军队,我们实际上无法赢得大顺军。李自成是一个从刀尖上爬来爬去的人。崇祯皇帝派了这么多灭绝,每次都让李自成逃跑,声势越来越大。
吴三桂军队中的一些人已经开始像大顺军一样投降。看到情况不好,吴三桂立即赶到关外催促多尔根,并表示愿意投降。他甚至当场剃了头发,让儿子吴英熊和皇太极的女儿建宁公主结婚。
多尔根还看到,如果此时不停止,李自成可能会占领山海关,甚至乘势进攻清军。到时候鸡飞蛋打,什么好处都拿不到。而且,大顺军虽然占上风,但也表现出疲惫。
为了包围吴三桂军队,大顺军已经开始肉搏战。李自成没有为清军加入战争做太多准备。这是一个非常意想不到的情况。清军与明朝的战争时间并不短,但李自成没有把清军放在战争中,这无疑是一个大错误。
当大顺军士兵筋疲力尽时,多尔根命令清军精锐骑兵进入战斗并杀死他们。大顺军大败,只能撤退。李自成不仅失败了夺取山海关的计划,还未能守住北京,一路返回陕西。同年,多尔根占领了北京,并在清朝迁都。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军总共有多少人,为什么不能拿下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