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曹成公是怎么上位的?当时受到有识之士的谴责

公元前578年,以晋国为首的多国军队虽然获胜,但损失不小。协助晋军作战的曹宣公死亡,导致曹国内乱。曹宣公立王子被杀,一个普通儿子为曹成公自立。曹成公非法获得君位,在国内外受到有识之士的谴责。诸侯们要求晋国出兵惩罚曹成公。

[img]671478[/img]

晋国刚刚打了一场大仗,说要休养一段时间再复兴。公元前576年,晋景公在卫国戚地(今河南濮阳北)组织诸侯联盟,鲁、卫、郑、曹、宋、齐、诸等国都来参加。会上,晋宣布了曹成公的罪名,逮捕了他。这件事做得很整齐,没有打扰人民,依靠当时的礼法道德,得到了诸侯的一致好评。

[img]671479[/img]

晋国隐约恢复了中原霸主的威望,今年也发生了更具战略意义的会盟。公元前576年冬天,吴国准备与中原列国建立友好关系,于是晋国率先召集齐、鲁、宋、卫、郑、诸等国的清士,在钟离(吴、楚交界,今安徽凤阳东)与吴国使者召开会议。会盟是吴国与中原列国友好交往的开始,也是晋国“联吴制楚”战略的重大进展。楚国虽然对此不满,但也没有进一步行动。

毕竟有和平条约在那里,最好尽量不要背弃盟约。楚国对晋国的结盟行动表示了相当的克制。当然,晋国没有理由和楚国翻脸,脆弱的和平局面依然愉快地维持着。好像不愿意这种孤独,麻烦马上就出现了。要说诸侯国郑国,也算是那种“曾经宽大”。

[img]671480[/img]

春秋初年,郑庄公几乎造成了“小霸”的局面,诸侯们都很佩服。然而,英雄们并没有提到他们的勇气。如今,郑国已经沦落为墙上的草。他认为自己可以像郑庄公一样呼风唤雨,也就是说,他的大脑有问题。郑国现任国君郑成公还是不相信那个邪恶,其实晋楚都讲和了,你这个小小的郑国还没有趁机停下来。但郑成公偏要挑起一些东西,大国不打,我来打!以墙头草的思维,自然要选择弱者。

看到晋国近年来出现复苏迹象,清理了秦国,楚国甚至没有放屁。看来风向又向北倾斜了,所以郑国利用了楚国的附庸许国。公元前577年,郑成公派公子喜率军攻击许国。与“曾经富有的郑国”相比,许国“曾经”只是一个小国。然而,公子高兴得被许国军队打败了。郑成公觉得太尴尬了,怒不可遏。

这一次,许国终于被打败,迫使许国求和,楚国现在就不干了。和平很好,但前提是没有人能欺负人。现在连郑国这样的货都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楚国怎么能容忍呢?楚共王打算兴师北上教训郑国,如果情况顺利,还可以再往北打点。楚共王的弟弟公子贞觉得这样做有点悬:“我们这样做是背叛了与晋国的盟约,这不是很好吗?楚国司马子反而说:“你认为盟约真的有效吗?如果情况有利,我们就进兵,管理什么盟约。”

这是楚共王的胃口。晋国咄咄逼人的姿态让楚共王感到相当危机。现在小郑国敢撒野了。太好了。于是公元前576年,楚军出兵伐郑,击败郑军后,挥手北上,入侵卫国。郑国遭到楚国的打击,但郑成公并没有反思,而是派兵进攻楚国。楚共王也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定要把郑国拉到自己这边才会放弃。楚国为了拉拢郑国,甚至放弃了一味武力打击的方式,而是派人讲和,赠送郑国土地。

有了这样的便宜,郑成公当然要占,干脆和楚国结盟。现在楚共王可开心了:看,我们楚国还有足够的实力,虽然晋国可以组织几次诸侯会盟,但其实风头还没有落到你身边。晋国君臣对郑国的背叛保持了宽容的态度。晋国目前还没有做好战略决战的准备,如果郑国背叛了这一突发事件和楚国动武,恐怕没有必胜的把握。

[img]671481[/img]

晋国的宽容使得国际和平的大局没有改变。楚国已经被郑国说服了。当然,他不会用鼻子挑衅晋国。如果只看这两个大国的表现,人们可以对和平有更高的期望。然而,郑成公似乎下定决心不让世界和平。你说你只是投靠楚国。投靠后,你可以诚实地呆几年。然而,郑成公并不让人担心。他靠在楚国的大树上,转身攻打宋国。

郑国和宋国也算是老对头,从郑庄公那时起,这两个诸侯就八字儿不合,总是过不去。春秋时期也有几对像这样的对头组合,除了晋楚,典型的还有齐鲁、吴越。这些敌人的组合往往不喜欢对方,对方的支持一般是他们自己的反对,和平时期也有一点摩擦,一旦有风和草会打架。然而,晋楚之战是为了争夺中原的控制权。齐鲁是齐国的大国情结和扩张领土的需要。吴越之争是地区和种族之间的矛盾。当然,未来还会有争霸的矛盾。然而,郑、宋这两个朝不保夕的诸侯竟然打得不可开交,实在令人费解。


曹成公是怎么上位的?当时受到有识之士的谴责曹成公是怎么上位的?当时受到有识之士的谴责

,,,,,,

  • 许多古代著名的将军显然可以反抗,为什么宁愿被杀也不愿反抗呢?
  • 同样倒霉的还有名将白起,为君王打了一辈子,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后也没有好下场,被秦王赐死子啊杜邮。 每次看到这样的悲剧...

  • 揭秘:春秋历史上国君与大臣之间的生死对决
  • 鲁昭公是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君。虽然他在位32年,但亲政机会很少。他在任时,国家内忧外患严重,政权掌握在大臣手中。为了求亲...

  • 揭秘:为什么孔门弟子樊迟不受欢迎?
  • 懒种潘岳花,学种樊迟稼。心闲梦睡安,志满忧愁。没有幸福享受荣华,有分贫穷。燕度春秋社,蜂喧早晚衙。茶瓜,林下渔樵话。...

  • 齐桓公的四个儿子争夺王位,结局如何?
  • 齐桓公的四个儿子争夺王位,结局如何?以下是详细的文章介绍。 齐桓公一死,易牙、竖貂秘不发丧,先打跑了王子昭。 第二天,...

  •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老师?历史上最神秘的世外奇人
  • 世外奇人最神秘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一个陌生人隐居在清溪。据说他一生只下过一次山。虽然这个人一年四季在深山峡谷采药修...

  • 解密:谁是因为遵守周礼而被杀的春秋国君?
  • 鲁隐公(前722-前712年在位)、姬姓、名息、鲁国第十三代国君、周公第八世孙。其实鲁隐公本人对历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