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尊师
据说孔子有72个著名弟子,子贡就是其中之一。来自子贡对孔夫子学问的高深赞扬,万人宫墙典故。子贡尊师的故事也很感人。有一次,鲁国医生在别人面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听到后非常生气。他立即以房子为例,说老师的墙高几丈,房子宏伟,这是普通人看不见的;我只是一堵肩高的墙,一眼就能看出来。他还把老师比作太阳和月亮,说老师光彩照人,不是普通人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欲绝,住在孔子墓旁,守墓6年。
子贡问道
自古以来,人们的才能和美德就很少完美。如果人们有优点,他们也会有缺点。如果用它的优点来弥补缺点,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人不会被使用;如果批评人们的缺点,放弃他们的优势,那么世界上的人们就会被抛弃而不使用。此外,人们的感情有自己的爱和恨,有不同的兴趣,即使像伊尹、周公这样的圣人和象墨翟、杨朱这样的圣人,如果要征求公众的意见
如果人们对他们有意见,谁能避免被嘲笑和怀疑呢?
[img]670594[/img]
子贡问孔子:“村里的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不行。”子贡又问:“村里的人都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不行。村里的好人最好都喜欢他,村里的坏人都恨他。”这就是绅士和恶棍的意思
相反,恶棍对君子的仇恨就像君子对恶棍的仇恨
同样。了解真实情况取决于仔细听取反应。听君子的话,就废除了恶棍的邪道;听恶棍的话,君子的正道就会消亡。
子贡赎人
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一切道德都是伪道德。
真正的道德和空气一样重要。
在鲁国的法律中,鲁人是臣妾,是诸侯。有能赎的人会把钱从政府里取出来。子贡把鲁人从诸侯那里赎回来,让他们不要拿钱。孔子说:“给失。从现在开始,鲁人就不赎人了。取金无损于行,不取金则不赎人。”
翻译: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成为奴隶。如果有人能赎回他们,他们可以在国库里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接受国家赔偿。孔子说:“哦,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那时起,鲁国人就拒绝为自己的奴隶同胞赎身。如果你收回国家补偿,不会损害你行为的价值;如果你拒绝拿回你支付的钱,其他人就不会赎回。
[img]670595[/img]
“子贡赎人”自损财产做了一件好事,应该被树为道德典范。孔子为什么要批评他?事实上,鲁国法律的目的是鼓励每个人做一件好事,只要他们有机会。即使你暂时没有能力预付赎金,你也应该借赎金来赎回你的同胞,你不会失去任何东西。子贡的错误在于将每个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越到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如果鲁国君主以子贡为榜样——大肆通报、奖励、宣传甚至全国推广,会有什么后果?1、社会表面上的道德标准有所提高,每个人都表示向子贡学习;2、道德水平的实际情况实际上正在下降。子贡的道德标准已经悬在头顶。如果有人赎回同胞并获得国家赎金,将被视为不道德。然而,有多少人有足够的财力来确保赎金的损失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
[img]670596[/img]
违背常情和人情的道德是世界上最邪恶的东西。《道德经》说“上德不德,就是有德;下德不失德就是无德”,崇尚自然的本真朴素,不标榜不偏执,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德和智慧。无数的教训告诉我们:无限提高道德标准,或个人道德作为公共道德,两种做法只会得到一个结果,这是让道德尴尬,让普通人闻到道德,然后远离道德!
端木有什么轶事典故?他和孔子的关系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