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名称

中书省是古代皇帝直属的中央官署名称。封建政权执政中心部门在汉代开始设立中书令,魏国建秘书监、监、令。魏曹丕改名为中书监、令。晋朝以后,他被称为中书省。他是坚持君主意志,负责机关、发布皇帝诏书和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隋唐时期,他成为国家政府中心(三省六部制)。宋元时期,中书省设有中书令和中书丞相,明清时期废名。

元代中书省远处有一些派出机构(地方最高政府),即各行中书省(以下简称行中书省),后来代表其辖区,后来简称地方省(但中书省本身并不代表其直辖区的“腹部”)。

国家执政中心名称的变更:汉武帝以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总理府。汉武设立中国书记机构和内朝官员,加强皇权,削弱总理府的行政权力;西晋设立中国书记省,使传统意义上的总理权力更加依赖皇权,但实权关系高于名义关系。后来,中国书记省变得相对独立,元朝仍在当地设立中国书记省。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杀了丞相胡﹐废明朝中书省只留置中书舍人。清朝有中国书科,地位低,只有监督职能。

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强化君权,以主管文件的尚书掌握机密要政。为便于进出后宫,以宦官为主,称为中尚书,简称中书,又称中书,又称中书祭者。其长官有令,仆射。汉宣帝末弘恭为中书令,石显为仆射;元帝时,石显为中书令,牢梁为仆射,均专权用事,为朝臣所恶。成帝时,宦官被废除为中书之制,后至东汉末,以士人为尚书。尚书台独掌枢要,地位日益崇重。然而,封建统治者的专制主义总是防止臣下权力过大,以免威胁到自己。

东汉末,曹操被封为魏王后,在建立魏国百官时,便设立秘书令,典尚书奏事。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他将秘书改为中书,设立监督,命令每个人,监督和命令几个中书郎。因此,中书省正式成立,其官员由士人担任,不同于西汉时期使用宦官的中书。此后,中书省与尚书台并立。原来尚书郎起草的诏令文书的责任,转为中书省官员。虽然中书监、令的品秩低于尚书令、仆射,但与皇帝的亲密程度过于尚书,因此机要之权逐渐转移到中书省,尚书台的地位也因此被削弱。除曹魏外,孙吴还设中书、命令、郎,但其制度与魏制略有不同。蜀汉不详。

[img]670463[/img]

西晋以后,历代都沿袭曹魏立中书省,只有北周实行六官制,无中书名。但其春政府在内史上有医生、医生等职位,相当于中书令、侍郎的职位。隋代废六官制,置内史省,即中书省。杨帝末改名内书省。唐初又名内史省,武德三年(620)始复名中书省。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为西台,咸亨(670)~674)初复旧;武后光宅元年(684)改名凤阁,中宗神龙(705)~707)初复旧;玄宗开元年(713)改名紫微省,复旧五年。魏晋以来,中书省是与尚书省、门下省鼎立的三省之一。

宋代时设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img]670464[/img]

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管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和尚书都废了,所以中书省比前人更重要。地方行政部分也由中书省掌握。在偏远地区,有11个行中书省分区。

明初,洪武13年(公元1380年)废除了中书省,皇帝直接领导了六个部门,并规定朝廷不得再次成立总理,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明朝永乐皇帝设立了内阁,其重要任务开始属于“内阁”。从那时起,就没有中书省了。


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名称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名称

,,

  • 明君汉景帝的另一面:杀名将,名臣逼死亲子
  • 汉景帝刘启作为“文景之治”的先驱之一,爱护人民,鼓励农桑,轻赋薄赋,减轻刑罚,使当时的社会更加稳定,人民更加富裕,封建...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

  • 周亚夫是怎么死的?周亚夫的墓在哪里?
  • 周亚夫是怎么死的? 周亚夫(前199-前143年)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将军、军事家、宰相、汉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是著名将军江...

  • 西汉名将周亚夫之死:因一顿饭而饿死!
  • 周亚夫是汉朝和整个历史上的名人。他曾因严于治军而受到汉武帝的青睐。他还平息了七国之乱,名垂青史。然而,最终,一个不必...

  • 西汉开国名将周勃战功卓越可惜落的下场凄凉
  • 周勃是西汉时期的开国将领,也是一名宰相,在秦二世元年,周勃同刘邦起兵去反秦,并且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以卓越的军功,被封...

  • 周勃与刘邦有何关系?历史是怎样评价周勃的
  • “安危他日须周勃,痛哭当年笑贾生。坐对残灯愁彻夜,静听晨鼓报新晴。”“虽非周勃安刘手,不愧当年产禄诛。”于秦二世元年(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