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晋六卿之一:智氏的历史渊源

智氏起源于东周时期,曾是晋国六卿之一,是一个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得姓始祖是晋国次卿智庄子。

春秋时期,晋国相国荀息之孙荀首,食采于智邑(今山西永济市),史称智庄子,是智氏的始祖。智氏连续七代立身晋国政坛。智襄子执政时,智氏远强于韩、赵、魏三卿,成为晋乃至周朝最有权势的医生家族。在晋阳之战中,智氏功败垂成,遭遇灭族之灾。智氏死而三晋分,三晋分而七国立,晋阳之战成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家臣豫让为智襄子复仇,留下了士为知己而死,女为悦己而容忍千古绝唱。

经过2500多年的繁殖发展,当代智氏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区,人口约9万人,在全国排名392位。智氏名人包括春秋智祥子、汉代零陵县太守智嗣、唐代骑都尉智元、宋代御史智汗、元代浙江监运使智受益、明代翰林院编修智审、清代天津知府智文运、当代开国少将智生元等。

智氏渊源

智氏远祖为晋国相国荀息,荀息原名原氏暗,原国公族,姬原叔十四世后裔。

周平王东迁后,大权旁落。作为首都侯国的原始国家,他的地位与过去不同。原氏暗于是去晋国发展,辅助晋武公曲沃代翼,担任武公医生。晋武公灭荀国后,用荀国的旧地给了原氏暗。从此,原氏暗以封邑为氏,不为荀氏。历史上被称为荀息

荀息协助晋武公统一晋国,协助晋武公26年,是献公的股肱之臣。荀息劝晋公放弃建设九层高台,以危如累卵的方式灭郭,为晋国向中原的发展开辟了通道。

临终前,晋献公任命荀息为相国,协助太子奚齐继位。荀息以臣竭其肱股之力,再加上忠诚,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许诺献公。

这就是成语股肱之力典故中,晋献公的托孤比后来著名的刘备托孤早了800多年。巧合的是,诸葛亮在接受刘备的委托时也使用了它股肱之力(泪流满面: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诚之节,然后死!)表达你的决心。后武将里克作乱,荀息坚守道德,临危不畏,誓死捍卫自己的承诺,体现了春秋士大夫的忠诚品格,留下了千古英名。

荀息之子逝敖,
(一说名游,字逝敖)担任晋国医生。逝敖生三子,长子荀林父,次子荀卓,幼子荀首。晋文公称霸后,狐偃奏说:荀息,先臣,死于奚齐,卓子之难,忠节可嘉。之后,以励臣节为宜录。文公准奏,随后召唤荀息长孙荀林父为医生。

晋景公时,荀林父晋升为中军将军 ,执政晋国,史称中行桓子;荀卓担任新下军将,因食采程邑,史称程文子;荀首担任中军佐
,成为晋国次卿,史称智庄子。荀氏一门三卿,成为晋国名门望族。

公元前566年, 荀首之子荀 ,执政晋国。荀林父之孙荀偃担任上将,叔侄两人都是晋国大将。
,因为荀氏,帅气的旗帜无法区分。鉴于荀的首食来自智邑,荀林的父亲曾经是中行将军,所以他告别了智氏和中行氏。从那以后,荀子号就是智慧,荀偃号就是中行偃。智慧追求智慧庄子的祖先
,智氏工火相传,一脉相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晋六卿之一:智氏的历史渊源晋六卿之一:智氏的历史渊源

,,,,

  • 周武王姬发是怎样死的?姬发生平简介
  • 周武王,姬姓,名发,谥武,日名为珷帝日丁,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的...

  • 西周亡国之君周幽王
  • 周幽王,公元前795年出生于(周宣王33年,据干宝《搜神记》记载)。他是周宣王的儿子,西周末的君主,公元前782年(宣王46年)即...

  • 周以[专利]治民:历史上第一次平民暴动
  • 中国的确切年龄是共和国的第一年,也就是公元前的841年。今年,召公与周公合作,共同掌管周王的权力,处理国家政府。在此之前...

  • 周幽王姬宫简介 烽火戏诸侯西周亡国之君
  • 前795年,周幽王姬宫-前771年),姓姬,名宫涅斯heng(一声)。西周第十二代君王周宣王的儿子,从前782年到前771年在位,共11年...

  • 周文王姬昌早年有着怎样的经历?姬昌生平简介
  • 1、勤于政事 周文王姬昌,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 相传西伯...

  • 烽火戏诸侯:为什么揭秘周幽王宠妃的赞美不会笑?
  • 赞美为什么不笑?后人往往只知道不笑的结果,却从不知道为什么不笑。这和一个女人的素质无关。其实想想就会明白,她嫁给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