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出生于1640年6月5日。他因为一本奇书《聊斋》而被称为聊斋先生,但他称自己为异史氏,现在来自山东省淄博市。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商人和一个中小地主的家庭,本来生活应该很富裕,但家庭经济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每况愈下。蒲氏是淄川著名的家庭,蒲松龄青少年读书志存高远,一心想通过科举制度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蒲松龄的童年却在一个非常动荡的环境中成长。清军入关1644年,明朝彻底灭亡。明末各地爆发农民起义,而清朝入关时却下达了野蛮残暴的屠杀命令。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屠杀,清军说:“留发不留人”,并下令屠城。此外,当时瘟疫饥荒肆虐,中原死伤无数。外面动荡不安,根本没有经商条件。据推测,蒲松龄家庭的衰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img]671008[/img]
蒲松龄画像
19岁的蒲松龄开始参加考试,当时他在县、府、道考中均获得第一名,考中秀才,名声大振。然而,命运就像一个人。蒲松龄以后再也没有取得过功名,屡试屡败。蒲松龄在顺治十七年,考上县、府、道第一两年后,满怀信心地参加乡试,但兜头一盆冷水却给他泼来。蒲松龄担心自己没有考上名气,回家继续努力学习,打算再次乡试。但他没想到自己充满了真才实学,也没有换来命运的眷顾。
直到46岁,他才被补充为粮食生,72岁时被补充为贡献生。蒲松龄一生都在努力工作,从未成为一名官员。为了谋生,我不得不找别的事情做。他每天都在学习,不像他父亲那样成为一个商人,而是成为一个官员的工作人员。我计划在准备科举考试的同时做事,混合食物。工作人员已经做了好几年了,蒲松龄还没有被录取回家教书。
这位私立学校教师的工作离家不远。除了教书,他每天都在写书。充满经验是没有用的。有些人爱山川来缓解这种孤独,而蒲松龄则爱上了奇怪的小说。蒲松龄年轻时喜欢写这样的故事。24岁的蒲松龄在写故事时也被比他小两岁的同学张认庆嘲笑。他写诗讽刺蒲松龄不做生意,而是写一些神鬼混乱的东西。这种行为对科举考试毫无用处。
[img]671009[/img]
插图《聊斋志异》
40岁左右完成的《聊斋志异》成了他的代表作和经典作品。写完之后,他最大的努力就是补充和删除内容。聊斋志异里的故事篇幅不大,但总共有近500篇。里面的内容大多是鬼神、狐妖等,但内容包罗万象,文章的表达和传达都很不一样。许多人揭露和批评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黑暗,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事中有很多东西可以引导人们积极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有很多空洞的东西。《聊斋志异》的妙处在于,他写的东西或者东西很多都是假的,但是他传达的很多想法都很讽刺。
蒲松龄的一些作品是由他们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来的,一些人从古籍中阅读和处理自己的书籍,更多的人听别人说。有一种说法是,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时,在家里开了一个茶摊,特别要求路人讲故事,完成抛光处理,编写到自己的书中。事实上,虽然蒲松龄并不穷,但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闲钱来做这个。
蒲松龄很早就结婚了。当她为梦想努力学习,为兴趣写作时,她的妻子在家里默默地照顾老人和孩子。正是这样一位贤惠的妻子在家里努力工作,他才能继续完成这样的工作。
[img]671010[/img]
插图《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一经“出版”就大受欢迎。大家都很喜欢这样的故事,很多人竞相翻印。就连纪晓岚的《读微草堂笔记》也是受蒲松龄作品和风格影响写的。到目前为止,各种语言的《聊斋》在国外很受欢迎。甚至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蒲松龄的同乡朋友王世珍为《聊斋志异》写了一首题诗:“姑姑听了,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而“爱听鬼唱诗”的蒲松龄也因此名存青史。这部作品至今流传至今。郭沫若还评价蒲松龄及其作品“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入骨三分”
1715年,76岁的蒲松龄死于疾病,他的作品将继续影响后代。他的作品所传达的各种文学、艺术和思想价值也能给我们更多的灵感。今天蒲松龄的故事到此为止。下次见。
蒲松龄:在家里努力学习,一辈子都没有取得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