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清朝被西方列强打败后,英国翻译的话值得思考

晚清(1840-1912年)是清朝统治的晚期,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近代形成的时期。

晚清时期开始了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

清朝的统治力量开始衰落,西方列强迫清廷签署不平等条约,以武力在中国获得利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清朝的统治危机。

晚清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政府最腐败的时期,贪官多如牛毛。

这些贪官就像蛀虫,年复一年地蚊食清政府的基梁,最终导致清朝的灭亡。

[img]670706[/img]

晚清政府黑暗腐朽,民不聊生,“人怕官,官怕朝廷,朝廷怕外国人,外国人怕人”。

这是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流传的民谣。

这四句话的总结非常经典,高度总结了晚清的社会现象。

鸦片战争的第一次。

1842年发生在镇江的“任寅之战”开始时。

清军副都统海龄在生死存亡关头,不顾百姓死活,却沉溺于声色之好,纳妾藏娇,避佛。

当外夷入侵时,他并没有有效地组织抗敌,而是到处屠杀无辜的人,抓路人当汉奸。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中国人看到军队失败的笑话时,英国指挥官巴夏里目睹了这一幕,非常困惑。

问翻译为什么会这样,翻译回答说:

“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

[img]670707[/img]

国家只是统治者的私有财产,是别人的国家,朝廷从不把人当人看待。

这样的国家、朝廷、政府和普通人呢?

人们对这种统治早已失望和痛恨!

英国舰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突破虎门要塞,当地居民聚集在河两岸。

他们冷漠而平静地看着朝廷和外夷之间的战争,仿佛在看一场表演。

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就像看马戏一样。

1856年,英法联军以条约变更的名义逼迫北京。

清政府直接承认,英法联军的条约不平等。

相反,以巴夏礼为首的代表团不能跪拜之礼这种琐碎的小事争论不下。

最后,清政府扣押了39名英法代表团。

随后,英法联军强占圆明园后,清政府在武力的威胁下交回了39个代表团。

而且只有18人活了下来,从此英法联军和清政府的“梁子”结下了!

[img]670708[/img]

英法联军在1860年占领北京后,于10月6日占领圆明园。

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杀,住在公园里的常妃被吓死。

洗劫两天后,英法军队向城市开进。

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多名骑兵和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

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禁在圆明园,杀害21名使节,英国全权代表詹姆斯·布鲁斯。

以烧毁圆明园为借口,列入议议和先决条件。

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进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

大火三天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邑园、静明园、静宜园、长春园、海淀镇被烧成废墟。

在安佑宫,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被埋葬在火海中。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八国联军1900年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剩下的13座皇宫建筑再次被掠夺焚烧。

[img]670709[/img]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

收藏了许多珍宝、书籍和艺术杰作。

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髓。

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圆明园里有多少瑰宝还是个谜。

在外夷多次洗劫圆明园后,圆明园里无数珍宝不知所踪,成为满目疮痍的废墟。

根据晚清汪康年所写的《记英法联军烧劫圆明园事》一文。

当联军第一次进入圆明园时,早期的抢劫是有序的。

"邻近的乡民和海淀的穷人蜂拥而至,云集园墙外渐渐靠近我营。

与营华役互语,华役携梯梯架登,络绎越墙而入。

[img]670710[/img]

最终演变成联军和国民共同参与的大规模劫掠行动。

侵略者最终传令纵火时,“各军没有火器,只有水桶、水锅”。

侵略者担心缺少纵火的时候,又是“海淀华人暨华役,将携带的火线、高粱秸秆等所有引火的东西齐聚一堂”。

[img]670711[/img]

希望侵略者能尽快纵火。后来,这些人“到处引火延火”,推波助澜。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前夕,统治者不知所措,咸丰皇帝带着高贵的皇室贵族先溜走了。

只顾自己的生命,抛弃百姓不顾。

国家不爱人民,为什么要指望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去爱国呢?

太平日统治者作威作福,剥削人民,灾难来临时抛弃人民,无论自己逃命。

长期积蓄的人的怨恨自然像火山一样爆发。

人们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统治者都死了,烧你的家还是轻的,怪人无义!

那又能怪谁呢?归根结底,清廷的腐败并不会导致圆明园被烧毁。

虽然清朝人与外夷抢夺圆明园珍宝,纵火只是野史。

没有事实依据,但不禁让人深思。

可见当时人民对清廷统治的仇恨!

[img]670712[/img]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一个压榨人民,让人民吃不饱饭,却衣食无忧,安于命运的统治者,一定会被人民唾弃。

外敌入侵只知道自己逃命弃民的朝廷必须走向灭亡!

[img]670713[/img]

破坏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耻辱。

烧毁圆明园也是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悲剧。

无数的宝藏被破坏掠夺,同时也唤醒了当时有识之士,落后就要挨打了!

随后是洋务运动,悲剧引起了民族觉醒和进步。

[img]670714[/img]

虽然洋务运动已经进行了30多年,但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

第一批现代企业出现在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历史的痛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

中国人要居安思危,不忘国耻,振兴中国!国强民富,国泰民安!

只有这样,人民才能有尊严和保障,中国才能赢得其他国家及其民族的认可和尊重,真正立足于世界民族的森林。


清朝被西方列强打败后,英国翻译的话值得思考清朝被西方列强打败后,英国翻译的话值得思考

,,,,,,

  • 咸丰皇帝是怎样的皇帝?为何说咸丰特别好色
  • 有书记载,咸丰不顾兵败割地赔款,国家陷于危难之中,躲在热河行宫寄情于声色,聊以自娱,自我麻醉。他有所谓汉女四春:牡丹...

  • 清朝同治皇帝有儿子吗?谁是同治皇帝的儿子?
  • 同治皇帝是慈禧的儿子和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吗?同治皇帝有儿子吗?如果是这样,同治皇帝的儿子是谁?是光绪皇帝吗? 同治皇帝...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